做运动的教案精选6篇

时间:
Anonyme
分享
下载本文

在编写教案时,教师要思考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我们需要在教案中设计多样的活动,录取选题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做运动的教案精选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做运动的教案精选6篇

做运动的教案篇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国际单位制中长度和时间的单位;

2.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

3.知道测量有误差及减小误差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体验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长度和时间的方法;

2.通过实验,学习刻度尺和停表的正确使用方法.

3.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了解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简单的测量知识,体会测量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养成细致、严谨的学习习惯;

2.认识测量长度和时间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养成对科学技术的热爱.

?教学重点】

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使用停表测量时间.

?教学难点】

测量长度时读取估计值.

?教学准备】

教师用:习题及图形(事先写或画在后黑板上)、刻度尺(量程0~1m,分度值1cm)、钢卷尺(量程0~2m,分度值1mm)、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石英钟、电子手表、j1202机械停表(精确度)、j1202电子停表(精确度)等.

学生用:刻度尺(量程0~15cm或0~20cm,分度值1mm)、铅笔、金属块、j1202机械停表(精确度)、j1202电子停表(精确度)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及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课件导入

?展示课件】展示几个有趣的“视觉错视”实例.

1.图甲中两根紫色的线是直的吗?

2.图乙中红色的线哪根长?

?过渡语】靠我们的感觉器官去判断,很难精确,而且有时会出错.所以,要作出准确的判断,得到精确的数据,必须用测量仪器来测量.

?设疑引题】尺、 秤、 钟表、 温度计等是我们熟悉的测量工具或仪器.它们都有刻度,测量时需要正确使用它们,正确记录测量结果. 那么如何进行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呢?

(设计意图:让学生认识到感觉不可靠,测量有必要,从而引出课题.)

1.学生相互谈谈自己的感觉,并请2~3名同学回答感觉的结果.

2.去掉背景后,再次观察,发现:

甲图中两根紫色线都是直的;乙图中红色线一样长.

3.认识到感觉不可靠,要想获得准确结果,应该进行测量.

二、新课讲授

1.长度的单位

(1)长度单位的符号

(2)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关系

(3) 了解一些物体的长度

2.长度的测量

(2)实验: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过渡】测量任何物理量都必须首先规定它的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

?布置自学】

1.阅读p15科学世界“国际单位制”.

2.阅读“长度的单位”部分(p10-p11).

(时间2分钟)

?提出问题】

1.在小学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怎样的?

2.现在又知道长度有哪些新的单位?它们同米的换算关系是怎样的?

?反馈练习一】

指导学生完成下列问题:

1. 在下列横线上填上适当的单位:

①中学生身高大约

②一支铅笔直径约为10

2、完成单位换算:

③人头发直径约7×10-5m= μm

④一张纸的厚度约10-4m= nm

?温馨提示】要注意换算格式,正确的格式是数字不变,把相应的单位作等量代换,示范如下:

7×10-5m= 7×10-5×106μm=70μm。

(设计意图:对一些物体的长度,形成感性认识,并能准确进行单位之间换算)

?过渡】为了准确测量长度,人们设计制造了各种测量工具,你都知道哪些常用的测量工具?

1.了解“国际单位制”.

2.带着问题阅读,并交流归纳:长度的单位有米(m)、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换算关系:1km=103m 1dm=10-1m 1cm=10-2m

1mm=10-3m

1μm=10-6m 1nm=10-9m

思考回答:

①中学生身高大约

dm

②一支铅笔直径约为10

mm

③人头发直径约7×10-5m=

70 μm

④一张纸的厚度约10-4m=

105 nm

(1)长度的测量工具

(2)观察刻度尺

?展示实物】

?指出】今天我们重点学习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

?提出问题】观察下图刻度尺(或学生常用的刻度尺)的外形回答下列问题:

(1)它的零刻度线在哪里,是否磨损?

(2)它的量程是多少?

(3)它的分度值是多少?

?强调重点】1.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如果磨损,要从一个清晰的整数刻度线量起.

2.量程是一个测量范围,而不是测量的值.

3.分度值是相邻两格间的距离,反映了刻度尺的精确程度.

(设计意图:使用任何测量工具时,首先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锻炼学生观察能力.)

根据生活经验和阅读课本

p11-p12回答:刻度尺、卷尺、三角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等.

观察图示的刻度尺回答:

在图示的刻度尺中,其零刻度线在左端(离最左端边缘有一小段距离),没有磨损,它的量程为0~8cm,它的分度值是1mm.

(3)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引导实验】组织学生进行分组实验,测量铅笔的长度、物理课本的长和宽等,暴露出现的问题,教师及时纠正,引导学生能正确使用刻度尺.

?出示问题】在测量的过程中,注意思考以下问题:

1.要测量以上长度需要选择什么样的刻尺?

2.怎样放置刻度尺?

3.读数时要注意什么?

4.记录数据时要注意什么?

?归纳总结】正确使用刻度尺的方法可用四个字加以概括,即“选、放、读、记”.

各组按要求测量,体会测量的过程和方法,并总结出测量步骤和注意事项:

(1)选:在实际的测量中,首先估测被测物体的长度不能超过刻度尺的量程.其次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需要达到的精确程度,选择合适的分度值.

(2)放:即刻度尺的位置应放正,零刻度线对齐被测物体的一端,有刻度线的一边要紧贴被测物体且与被测物体保持平行(如图甲所示),不能歪斜(如图乙所示).

(3)读:即读数,视线要正对刻度线(如图丙所示);要估读出分度值的下一位数值,图中铅笔长度为,其中69mm是准确值,是估计值.

(4)正确读取估计值

(设计意图:通过亲身测量长度,感受正确使用刻度尺的方法)

?以例代讲 突破难点】

如图所示,被测物体长度分别为 cm

?难点剖析】在测物体长度时,被测物体末端

正好落在刻度线上时,我们读的估计值为零,

记录时也不能省略.如图所示,物体长度的准

确值是,估计值是,因此读数应为 cm,不能读作.

(设计意图:利用练习,进一步突破估读这个难点)

?反馈练习二】

1.如图所示,用a、b两刻度尺测同一木块的边长,就分度值而言, 尺精确些,就使用方法而言, 不正确.用a尺测量出的物体长度是 .

(4)记:指记录,记录测量结果应包括数字和单位.丁图中木块长度为

小组内讨论交流,得出答案:(有的同学可能会读成,也有的同学可能会读成cm.)

讲解并在小组内讨论交流,深化认识,归纳总结出答案:cm

讨论交流:刻度尺a分度值是1mm,刻度尺b分度值是,因此刻度尺a精确些.刻度尺b有刻度的一侧没有靠近被测木块,使用方法错误.被测木块的末端恰好落在短刻度线上,此时长度准确值为,估读值为,所以木块长为

答案:a; b; (或)

(5)使用刻度尺测长度的特殊方法

3. 时间的测量

(1)时间的单位及换算关系

(2)计时工具

?知识拓展】

1. 为了测出细铜丝的直径,某同学把铜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32圈,如图所示,用分度值是1 mm的刻度尺测得这32圈的总宽度为cm,可算出细铜丝的直径约为mm.

2. 给你如图所示的一段曲线,你能想办法测出这段曲线的长度吗?

(设计意图:渗透测长度的特殊方法累积法、

替代法、化曲为直法.)

?过渡】在日常生活中,除了经常进行长度的测量外,也经常需要对时间进行测量.

?提出问题】

1.你知道的时间单位有哪些?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是怎样的?

2.测量时间的工具有哪些?

简单介绍,在古代人们测量时间的工具有哪些?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到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了解时间测量工具的发展历程。)

思考交流:图中刻度尺的分度值是是1mm,所以其准确值是;估计值是0. 00cm;细铜丝的总长度为是:+

=,然后除以32圈,得到细铜丝的直径为

答案: ;

讨论交流:先找一段柔软的棉线,让棉线沿着曲线的形状附着在曲线上,在曲线两端处的棉线上做记号.然后将棉线取下,伸直.最后用刻度尺测出棉线上两个记号间的长度,就是曲线的长度.

学生自学,组内谈论回答:

1.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常用单位有时(h)、分(min)。

1h=60min

1min=60s

2.测量时间的工具有:石英钟、电子表、机械停表、电子停表等

(3)实验:用停表测量时间

?指出】今天我们重点学习机械停表的使用

?示范停表的使用】以实验室j1202机械停表为例.

?引导实验】组织学生按课本步骤进行分组实验,对暴露出现的问题,教师及时纠正.

阅读“知识加油站”,熟悉机械停表的使用方法.

小组内同学相互帮助,在“知识加油站”的基础上,熟悉按钮的功能和使用方法.练习使秒表启动、停止和回零,并正确进行读数.

?反馈练习三】

如图所示机械停表读数是 min s.

答案:

讨论回答:

机械停表的大圈1整圈是30s,1大格是1s,每大格又均匀分成10个小格,所以每一小格是.小圈1整圈是15min,每一小格是小圈指针指示时间超过,大圈指针指示是,因此读数是.

?问题过渡】在刚才测量长度和时间的过程中,我们测量的结果一定等于物体的真实值吗?如果不等,是因为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布置自学】阅读课本p14“误差”部分,时间2分钟.

?提出问题】

1.为什么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总会有差别?

2.减小误差有哪些方法?

3.错误与误差有什么不同?

?反馈练习四】

有五位同学,使用同一把刻度尺测量同一个物体的长度,他们测量的结果分别是:①㎜;②㎜;③㎜;④5㎜;

⑤㎜.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测得这个物体的长度应为㎜

b.测得这个物体的长度应为㎜

c.这五次测量结果中误差最小的是第③次

d.这五次测量结果中误差最小的是第⑤次

?强调】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时,平均值小数点后保留与原题中相同的位数。

(设计意图:利用反馈练习巩固减小误差的方法以及对错误测量结果的判断) 学生阅读思考课本p14“误差”,交流讨论并回答问题:

1.由于受所用的仪器和测量者的不同,所以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必然存在差别,这个差别叫做误差,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2. 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3.错误与误差不同:错误是指不按实验、操作的有关规定的做法.所以只要严格按要求去做,错误是可以避免的,而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思考交流:题中所用刻度尺最小分度为mm,第④四个读数187. 65㎜错误.其它四个读数分别为:①㎜;②㎜;③㎜;⑤㎜,它们的平均数为5mm,在这里只平均值有效数字个数应该与测量值有效数字个数相同,则物体的长度应为mm,综上所述,应选d.

三、课堂小结

回顾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学生讨论发言,梳理本节知识要点,见附件1.

四、课堂检测 老师巡视、讲评. 完成检测题,见附件2.

五、布置作业 动手动脑学物理1、2、 4. 课后完成.

?板书设计】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一、长度的单位及换算

1km=103m 1dm=10-1m 1cm=10-2m 1mm=10-3m 1μm=10-6m 1nm=10-9m

二、长度的测量

1、基本工具:刻度尺

2、使用刻度尺的方法:选、放、读、记

三、时间的测量

1、单位及换算:1 h=60 min 1 min=60 s

2、停表的使用:一启动;二按停;三读数;四归零。

四、误差: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别

1、减小误差的方法:

2、误差与错误的区别:是否可以避免

做运动的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能积极参与自己选择的运动项目。

2、能较好地与同伴配合,共同完成比赛项目。

3、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初步形成运动健康意识。

4、让幼儿初步具有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体验健康活动的乐趣。

5、增强合作精神,提高竞争意识。

活动准备:

1、和幼儿一起设计运动会项目,并制作运动项目胸牌和奖牌。

2、幼儿自由报名,每人选择2到3个项目参加运动会。

3、在每天的晨间锻炼活动中,提供所需的运动器械,让幼儿反复练习为运动会做准备。

4、《运动会进行曲》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1、运动员入场。

――幼儿挂着自制的'运动项目胸牌,在《运动员进行曲》的音乐声中,有精神地入场。

――幼儿进行早操表演。

2、小小运动会开幕。

――根据运动会项目表,逐项进行比赛。

――运动器械的准备、更换、收拾等,由参加该项目比赛的幼儿协助教师共同完成。

――鼓励幼儿积极参加比赛,争当文明观众。

3、举行颁奖仪式。

――在雄壮有力的进行曲音乐声中,颁发各个项目的金、银、铜牌。

――“采访”个别“运动员”,请他们谈谈自己的感受。

活动建议:

1、在设计运动会项目时,教师可启发幼儿回忆看过的体育比赛或玩过的体育游戏进行设计,要求有一定的速度、力度。与此同时,还可给运动项目起个有意思的名字,如蚂蚁搬豆、小牛拉车、小老虎下山等,以增强幼儿的参与兴趣。

2、如有接力赛,可引导幼儿规定每组人数,并事先选好队员,共同练习。

活动反思:

本次教学活动,能够根据教学目标开展,运用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启发感知。讲述与操作让幼儿积极主动参与活动,逐步激发幼儿动手操作活动的兴趣及强烈的探索欲望。发明创新方法,体验创造带来的快乐。动静结合,注意发挥孩子的主体性,让幼儿思维活跃,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和创新品质。

做运动的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学习身体各部位的名称及相应的动作。

2、运用做动作和念儿歌相结合的方式,让幼儿体会运动的快乐。

3、让幼儿通过学儿歌掌握相应词语。

4、通过视听讲结合的互动方式,发展连贯表述的能力。

5、能简单复述儿歌。

活动准备

1、 儿歌《大家来运动》及相应字卡

2、 学生课本《一起来运动》(一)及相应静电贴

活动过程:

1、导入:

(1)身体各个部位的名称是什么?

如:教师手指着膝盖,请幼儿说出名称。

(2)身体该部位可以做些什么动作?(如果幼儿能说出儿歌内容之外的动作,教师也应予以肯定)

2、欣赏儿歌

教师带领幼儿一起来念儿歌中的句子,并学习关键词。

3、 边做动作边念儿歌

4、 在学生课本上的相应地方贴上静电贴

[附] 儿歌:大家来运动

手腕摇一摇,颈部转一转;

肩膀耸一耸,手臂来伸展;

手肘抬一抬,臀部撅一撅;

小腿踢一踢,腰部扭一扭;

膝盖弯一弯,脚踝转一转;

脚趾动一动,再来个大跳跃。

大家来运动,宝宝更健康!

大家来运动反思:

“寓教于乐,寓教于玩”是现代儿童教育的基本特点。在新课标指导下的美术教育教学实践,觉得美术教材的内容广博,课程具有综合性、多样性的特点,美术教育教学注重的是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特别是低年级强调游戏性、体验性的活动。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尝试着“游戏性”的方式开展美术活动,给孩子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尽可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自己去发现美、体验美、评价美。

如何让学生在“在玩中学,在学中乐”呢?兴趣是每个人学习最好的源动力,浓厚的兴趣必然会与快乐的体验相连。所以,在教学中我往往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放在第一位,针对低年级小朋友好动的天性,如何让学生活动的有张有弛,是我在设计教学时思考的重点。

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随着《大家来做广播操》mtv尽情舞动,感受运动,激发兴趣。让学生做一做运动的动作,欣赏运动员精彩的运动姿态图片,让学生感受运动中的美。激发学生的表现欲和想象力,增强创新意识和能力。

小百科:运动,一种涉及体力和技巧的由一套规则或习惯所约束的活动,通常具有竞争性。没有不运动的物件,也没有能离开物件的运动。

做运动的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在描写昆虫时能够抓住昆虫的典型的外形特征来写。

2.按照一定的顺序介绍,从上到下,从整体到部分。

3.在生活中要学会处处观察, 处处留心,养成爱观察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1.能够抓住昆虫的外形特征来写。

2.按照一定的顺序介绍,从上到下,从整体到部分,表达要有序。

【教学准备】

有关蜻蜓的图片、各种昆虫的图片

【教学过程】

同学们大家好,欢迎大家走进我们的快乐课堂,就让我们开始今天的快乐之旅吧。下面,请同学们以洪亮的声音喊出快乐作文的口号:快乐作文,快乐成长!在快乐课堂老师提一个要求就是:快!静!齐! 同学们真棒!那就让我们用快乐作文的掌声,夸一夸自己吧!棒!棒!棒!我真棒!

那现在请大家做好准备,跟随老师一起走进今天的快乐王国吧! 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昆虫吗?(昆虫通常是中小型到极微小的无脊椎生物,所有生物中种类及数量最多的一群,是世界上最繁盛的动物,已发现100多万种。)

你所知道的昆虫有哪些呢?(蜻蜓、蝴蝶、萤火虫、瓢虫、蚂蚁、蚯蚓、蟋蟀、螳螂等)

【出示课件】

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好多昆虫的图片,大家先欣赏一下,图片展示(蜻蜓、蝴蝶、蜘蛛、瓢虫、蚂蚁等),你喜欢哪个昆虫呢?你能说出它的一个特征吗?如果你说对了,这个小昆虫就会给你带来一个神秘的礼物。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你们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位好朋友——蜻蜓,展示蜻蜓的图片,谁来说一说,你看到的蜻蜓是什么样子的?(注意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来介绍,表达要有序。老师注意指导)

(蜻蜓像顽皮的飞行员,有的穿着红色的飞行服,有的穿着黄色的飞行服,有的穿着绿色的飞行服,还有的穿着蓝色的飞行服,非常酷。小蜻蜓的头上有一对鼓鼓的大眼睛,两对对称的翅膀,平平地展开着。它们专门吃小飞虫,是消灭害虫的小能手。)

二、说一说

小朋友,你们都喜欢哪些昆虫呢?今天我们就来召开一个“昆虫发布会”,介绍一下自己熟悉的昆虫。注意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来介绍,说出它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等,学生随机说,老师随机展示准备好的图片。(老师随机指导,随机板书)

做运动的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通过练习走不同难度的平衡木,找寻身体保持平衡的方法,发展幼儿的平衡能力

2、遵守游戏规则,感受游戏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

平衡木若干、拱形门、报纸球若干、3个纸箱、欢快的音乐一段

活动流程:

一、热身运动。

幼儿跟随音乐做准备运动

师:小猴子们,快跟着妈妈一起来运动吧

二、幼儿自由练习走不同难度的.平衡木(提供三个难度的独木桥)

师:今天天气真好,我们来走走独木桥,这里有三座独木桥,可以自己挑选要走的独木桥哦。

三、练习走难度高的独木桥。(重点环节)

1.师:这里有座高难度的独木桥,小猴子们,我们一起来走一走好吗?

2.幼儿练习高难度的独木桥

3.交流讨论:妈妈发现好几个小猴子都走得不平稳,用怎样的方法可以平稳地走过高难度的独木桥呢?

4、教师小结:胆大、眼正、手伸平,人微蹲。

5、幼儿再次走平衡木,要求速度加快

四、游戏——小猴运桃子

1、介绍玩法。

师:小猴子们都能够走过独木桥了,我们的粮食不多了,我们必须一个个钻过山洞,走过独木桥才能摘到果子。我们分成三组进行比赛,看看哪组的小猴子最先把果子都运完。

2、分三组进行比赛。

五、放松整理

今天小猴们运了那么多桃子,真是一群爱劳动的能干的小猴子。不过妈妈发现小猴的衣服都脏了,我们一起来拍拍尘土吧。(做拍手臂、拍退腿等放松动作)

现在我们带着成果回家吧。(跟着音乐,做走路动作)

做运动的教案篇6

题:自由落体运动

教学目的:1.理解什么是自由落体运动,知道它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2.理解什么是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知道它的方向,知道在地球上不同地方重力加速度大小不同。

3.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重 点: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

新课教学:

让学生先自学后提出问题

1. 人们通常是怎样看待自由落体运动的?

物体下落的快慢是由它们的重量的大小决定,重的物体下落快,轻的物体下落慢,(可以通过演示纸片和粉笔头来加以说明)。

这种看法正确么?错在什么地方?(轻的物体受到的阻力大,重的物体受到的阻力小上述说法不正确)。

2. 在没有空气阻力的空间物体下落的快慢如何呢?

演示:⑴.粉笔头和小纸团下落

⑵.牛顿管(也叫钱毛管)

实验说明了什么?(不同物体下落快慢相同)

结论: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自由落体运动。

强调:⑴.这种运动发生在真空中。

⑵.若空气阻力很小,可忽略时,也可看作自由落体运动。

3.自由落体运动是一个什么性质的运动呢?

回顾前面所学知识,怎样判断一个运动是否是匀变速运动呢?(△s=常数)

下面分析课本上的闪光照片

⑴.测出小球的位置坐标x

⑵.计算出相邻两个小球间的距离s

⑶.计算出相邻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差△s

比较各个△s可见都接近于2,若忽略误差,可见△s相等,等于常数.即自由落体运动是一个匀变速运动.

由于初速度为零,所以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4.自由落体加速度大小、方向。

不同物体在同一地点,从同一高度同时自由下落,同时到达地面。由s=可知,加速度大小相同,这个加速度叫自由落体加速度,也叫重力加速度,用g表示。

重力加速度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大小:不同地方数值不同。如课本表格所示,由表中可见,重力加速度g随纬度的升高而增大。

通常计算时:g=9.8m/s2

粗略计算时:g=10m/s2

5.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因为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所以其规律都适用于自由落体运动,就是把a变成g,其公式如下:

Vt=gt

S=

Vt2=2gs

练习:一个物体从h高处自由下落,经过最后196m所用的时间是4秒,若不计空气阻力,求物体下落的总时间和下落的高度h.

解法一:由A到C自由落体运动h= (1)

由A到B也是自由落体h-h'= g(t-t')2 (2)

(1)-(2)式得

h'=gtt'-

t= = =7(s)

h= = =240(m)

解法二:v =v 设总时间为t

可求得t-2秒时的速度

v=g(t-2)=

t= +2= +2=7(s)

h= = =240(m)

作 业:练习八 1-4题.

做运动的教案精选6篇相关文章:

我的运动小作文优秀6篇

热爱运动的人作文优质6篇

热爱运动的人作文6篇

我的运动节作文通用6篇

我运动的作文两百字6篇

我的运动节作文推荐6篇

爱运动的我作文600字6篇

的运动会初中作文400字6篇

图形运动二教案8篇

身体运动教案5篇

做运动的教案精选6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858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