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要明白,没有教案就没有好的教学,实用的教案设计可以让我们创造出轻松有趣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录取选题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身体运动教案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身体运动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充分体验各种肢体动作的可能性,促进肢体均衡发展。
2.增进同伴友情,体会合作的快乐,增强保护同伴的意识。
3.让幼儿学会听口令玩游戏,锻炼反应能力和倾听能力。
4.能大胆创编动作并在集体面前表现。
【活动准备】
空阔的场地(如有条件的话铺设地毯)
【活动过程】
1."你说我做"在教师的引导下,尝试各种肢体动作。
(1)根据教师语言的提示,幼儿按要求做动作。
(2)幼儿两人一组,根据教师语言的提示,按要求合作做动作。
2."过小河"幼儿分两组,一组趴在场地上,间隔1米左右,作为"小河",另外一组幼儿鱼贯地从"小河"上跨过、跳过。
活动几次后两组交换。
3."小火车过隧道"幼儿分成两组,一组以俯卧撑,臀部抬起的动作连成一个"隧道",另一组幼儿依次从"隧道"中钻过。
活动几次后两组交换。
4."滚地毯"幼儿头朝一个方向肩并肩趴在一起排成一排,变成"地毯"。一名幼儿从"地毯"上滚过去,到达终点趴下也变成"地毯","地毯"另一边的第一位幼儿再开始滚,依次轮流。
5.结束游戏,放松运动。
【教学反思】
体育活动课可以说是大班幼儿最喜爱的活动之一,大班幼儿活泼好动,浑身都有使不完的劲,他们可以在体育活动中尽情的释放自己的力量,和对手激烈竞争,和同伴分享快乐,同时对自己的身体各部份有一定的认识,在嬉戏中能有意识地积极寻找多种方法运用身体某些部位去完成一些高难动作,以及一些技能技巧练习等等。
身体运动教案篇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的情境,进一步巩固有关平均数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在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释简单生活现象,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进一步增强与他人交流的意识与能力,体验运用已学的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建立学习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进入实验讨论阶段
2、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决简单生活现象,建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法与学法:
教法: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引导学生在交流中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学法:自主探索、小组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
教师:秒表
学生:答题纸、文具等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引出课题
(1)教师:同学们,生命在于运动,上个星期学校举行了运动会,我们班的同学表现得非常不错。
(2)提问:适量的运动可以使我们变得更健康。你知道在运动后,身体会发生哪些变化吗?
(3)教师:这些变化需要一些具体的数据来说明,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运动与身体变化
二、明确目标
点名读教学目标
三、动手操作,活动讨论
(1)研究运动时间的长短对身体状况的影响
刚才我们知道了,运动之后身体会发生一些变化,那么我们一起来玩一个游戏,证实是否会有变化。
第一步:伸出你的右手中间三个手指,放在左手手腕上,我们可以感觉到脉搏在跳动。老师喊开始的时候,你们数一数脉搏跳动了多少次,在测量的过程中,要保持安静,这样才能准确的测出脉搏跳动次数。
第二步:全体起立,老师喊开始的时候,原地跑30秒,休息几分钟后,再开始原地跑60秒。
第三步:学生记录活动数据
1、布置活动要求:了解原地跑步30秒和60秒前后脉搏跳动次数的变化情况。
2、四人一组完成实验表格
教师:测量脉搏时方法要正确,
第一次原地跑步后要休息几分钟,等脉搏恢复正常后再开始
第二次原地跑步
提问:运动后脉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两次的变化相同吗?为什么?
(2)研究运动方式的不同对身体状况的影响
1、用同样的1分钟时间进行不同的运动,记录脉搏的变化情况
2、选两名同学进行测试,其余学生记录活动数据
教师:接下来,我们继续做个小测试,请两位同学上台,老师喊开始,你们在原地坐上下蹲60秒,测脉搏一分钟跳动次数。休息几分钟后,再跳绳60秒,测脉搏一分钟跳动次数。
提问:通过实验,你得到什么结论?
教师小结:
通过这一组实验,我们发现运动时间的长短和运动方式的不同都会引起脉搏的变化,变化的结果也是不同的。
同学们课后可以向体育老师了解在体育课上我们每分钟脉搏的跳动次数达到多少最合适。
四、教学你知道吗
(1)学生自己阅读你知道吗
(2)教师向学生介绍脉搏的跳动
五、练一练,巩固本章所学知识
六、结束本课
身体运动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身体里的一些活动关节;知道保护关节的重要性,建立初步的防护意识。
2、积极参与活动,体验自身探索活动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
音乐《健康快乐动起来》,舞蹈录像《俏夕阳》,运动照片
活动过程:
一、欣赏导入,初步知道身体里有关节。
师:小朋友,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精彩的舞蹈,你们想看吗?下面就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师幼一起欣赏《俏夕阳》)
师:老师发现小朋友在看舞蹈的时候,笑得真开心。告诉老师,你们为什么笑呢?(幼儿个别回答)哦,原来是这群老奶奶跳舞的`动作很有趣(很好玩)。你来做做看(幼儿模仿)小朋友这动作好玩吗?大家一起学学看。(个别模仿舞蹈动作)
师:小朋友们学得真棒!老奶奶们跳舞时,做了许多伸缩的动作。她们的手会一伸一缩的,头一伸一缩,脚也一伸一缩的(边说边做)咦?身体的这些地方为什么可以这样伸缩(弯曲)的动呢?
师:你知道吗?我们的身体里藏着许多的关节,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关节,我们的身体才能灵活地伸缩、弯曲、扭动做各种动作呢!(说上来的)师:哦!原来我们的身体里藏着许多的关节。就是因为有了这些关节,我们的身体才能灵活地伸缩、弯曲、扭动并做出各种动作。
二、自主探索寻找身体里运动的关节,并做标记。
1、幼儿自由活动,给自己身体里的关节贴标记。
下面请小朋友们来听着音乐,让你的身体跟着音乐动起来,找一找你身体的哪些地方有关节?找到后,再贴上标记(讲贴标记的要求:活动时人与人要分散些,废纸要放在篓子里)
(播放音乐,幼儿自由活动)
师:小朋友们,你们找到关节了吗?(相互找关节)
2、个别幼儿展示,并让有标记的关节动一动。
师:老师看到小朋友的身上都贴了许多的标记,找到了很多关节。谁愿意到前面来,把你找到的关节指给大家看一看,让你的关节动一动。除了这样动,还可以怎样动?(大家学学、动一动关节)
教师总结: 小朋友们真了不起,在身体上找到了许多的关节。有了他们的帮助,我们就可以做各种运动了。
三、讨论如何保护关节。
1、游戏体验关节的重要性。
来,让我们休息一下,玩一个木头人的游戏,好吗?
刚才,我们一起当了一回木头人,木头人能不能动呀?(不能)是啊,木头人是没有关节的,所以他们的身体不能弯曲,做各种动作。如果,哪一天我们身体里的关节受伤了,那会怎么样呢?脚、腰(引导幼儿设想回答,并请幼儿来亲自体验一下,各关节不能动了后,会怎样)
师小结:原来我们身体里的关节受伤了,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的不方便。所以我们小朋友一定要保护好关节。
2、观看活动照片,交流讨论如何保护关节。
(出示运动员的照片)老师带来了几张照片,小朋友看看,他们在运动中是怎样保护关节的?
大家看到了他们在做运动时是怎样保护关节的,那我们小朋友还知道哪些保护关节的方法呢?(幼儿自由发言)
四、活动结束
师:今天小朋友们的表现真棒。不仅发现了身体里有许多的关节,还知道了如何保护关节呢。运动可以让我们的关节变得灵活,身体更健康,小朋友,让我们跟着音乐快乐地动起来吧!
身体运动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通过自身的探索活动,了解自己身体能动的一些部位,从而对自己的身体感兴趣。
2、、知道多运动,身体才会健康。
3、在大胆探索、自我发现的活动中,增强活动兴趣,提高合作能力,体验愉快情绪。
教学准备:
纸盒制作的木头人;各种图案标记;音乐《健康歌》
教学过程:
一、出示木头人,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师:小朋友们,听,是谁在哭呀?我们一起把他请出来。(木头人出现)
问:他是谁?木头人怎么了?他为什么不高兴呢?我们问问他。
木头人讲述原因(不舒服、不能动)
二、幼儿帮木头人脱掉"外衣"。
请部分幼儿帮助木头人脱掉身上用纸盒做的"外衣"。
三、探索自己身体可以动的部位,并做标记。
1、听音乐,老师带领小朋友一起跳舞
2、探讨表演时身体哪些部位在动。
3、幼儿给自己身体会动的部位贴标记。教师巡回指导。
师:其实,我们身体的许多部位都可以动,请小朋友们用自己的身体来动一动,按顺序来找一找,在能动的部位贴上你喜欢的标记。(幼儿自由探索)
4、 除了刚才跳舞的时候身体部位的运动,还有哪些身体部位可以运动呢?
师:我们的身体上有这么多部位都能动,我们来找找吧。
四、通过讨论,知道多做运动,身体才会健康。
1、讲述运动后的感觉。
提问:运动后你有什么感觉?老师运动后觉得好舒服呀!(鼓励幼儿大胆讲述自己的感受)
2、讨论运动对身体的好处。
经常运动身体会怎么样?(强壮、健康、不生病、棒棒的……)3、说说人们常做的运动项目。
你看到人们做过什么运动?(做操、打球、打太极拳、跳舞、健身广场锻炼、跑步……)
4、小结:为了健康,小朋友们从小要喜欢运动,经常运动。
五、表演《健康歌》
身体运动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带领幼儿科学、正确地面对性话题,学会尊重自己和别人的身体。
2.有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了解基本的防卫方法。
3.引导幼儿积极地思维,自由地表达。
4.初步了解预防疾病的方法。
5.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识。
活动准备:
1.幼儿的准备:活动前的调查记录,对两性的区别有了初步的认识
2.教师的准备:搜集大量的性教育资料,以应对课堂上孩子们的突发提问;角色分工、互助协调;布置有关两性知识的活动区角(包括人物、动物),提供较为丰富安全的可操作材料。
活动形式:
集体活动、小组活动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讲解什么是"性"。
1.请小朋友按性别分成男女两组,两名老师明确分工。
2.引导幼儿通过观察,阐述自己所看到的"男、女有什么区别",请幼儿充分讨论自己对不同性别的看法。
3.提问引发思考:什么是"性"?
教师小结:"性"是和我们的身体密切相关的,不关是从头发的长短就能判断性别的,更重要的是我们身体的某些部位,是代表着性别差异的。是哪些部位呢?就是我们穿衣服遮起来的部位。
二、明确身体的隐私部位,学会尊重自己和别人的身体。
1.请幼儿观看《蜡笔小新》,对小新随便脱裤子的行为进行讨论。
2.出示洋娃娃,请幼儿指出什么部位是要保护的,不能随便给别人看的?(用"游泳"讲解)小结:我们身体的某些部位是不能随便给别人看的,我们要尊重自己和别人的身体,因为那是我们的隐私,随便暴露自己的隐私是不礼貌的行为。
3.游戏"找朋友",体验与朋友的亲密接触,讨论哪些接触是友好、善意的,哪些是不友善的接触?
小结:除了妈妈,我们的隐私部位别人不能碰,如果有人叫你单独一人去没人的`角落或屋子,千万不要去……
三、案例分析,幼儿分组开展"参与式讨论",老师做好引导和记录。
1.教师结合本班幼儿的实际进行案例讲述,组织幼儿开展讨论。
2.分组"参与式讨论",提出自我防卫的策略。
(打电话给父母、报警、向可信任的成人求助、大声呼叫求救……)
四、教师小结
教育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护好自己,同时要尊重别人的身体。
活动建议:
1.此活动的开展,一定要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需求来进行。
2.活动在开展之前,教师要搞好充分的调查,了解幼儿对此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以便有的放矢。
3.自主选择活动区,丰富有关身体的知识。
4.了解幼儿关注的热点,捕捉有价值的教育素材,继续生成、开展相关的主题活动。
5.教师应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充分考虑到孩子们可能会提出的一些关于"性"知识的问题,教师要做好相应的解答的准备。
活动反思:
这个活动结束以后,孩子们对自己身体中的小秘密都基本了解,知道了保护自己身体的简单方法。特别是讨论小新随便脱裤子这一环节,孩子们的积极性很高,都说出了自己的看法,从中知道随便脱裤子是不对的,是不尊重自己的表现,在日常生活中不仅要尊重自己的身体,也要尊重别人的身体。在玩游戏"找朋友"时,个别幼儿不遵守纪律,还是有不友好现象,通过讲解知道自己的行为是不对的。我觉得在活动开展之前,对幼儿对此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还不是很充分,形式还应该再丰富些,要力求与各个领域相结合,可以配上琅琅上口的儿歌、形象有趣的谜语等,来唤起幼儿对自己身体的了解欲望,效果会更好。
身体运动教案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