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写作文,我们可以培养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提高我们对美的敏感度,多写作文可以激发我们的创造力,让我们在文字的世界中创造出令人震撼的想象力和创意,以下是录取选题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积累素材作文5篇,供大家参考。
积累素材作文篇1
1、一个青年背着个大包裹千里迢迢跑来见无际大师,他说:大师,我是那样的孤独、痛苦与寂寞,长期的跋涉使我疲倦到极点;我的鞋子破了,荆棘割破双脚;手也受伤了,流血不止;嗓子因为大声呼喊而喑哑……为什么我还不能找到心中的阳光?
大师问:你的大包裹里装的是什么?青年说:它对我可重要了。里面装的是我每一次跌倒时的痛苦,每一次受伤后的哭泣,每一次孤寂时的烦恼……靠了它,我才走到了你这儿来。
于是无际大师带青年来到河边,他们坐船过了河。上岸后,大师说:你扛着船赶路吧!什么,扛着船赶路?青年很惊讶,它那么沉,我扛得动吗?是的,你扛不动它。大师微微一笑,说:过河时,船是有用的。但过河后,我们就要放下船赶路,否则它会变成我们的包袱。痛苦、孤独、寂寞、灾难、眼泪,这些对人生都是有用的。它能使生命得到升华,但须臾不忘,就成了人生的包袱。放下它吧!孩子,生命不能太负重。
青年放下包袱,继续赶路,他发觉自己的步子轻松而愉悦,比以前快得多。
感悟:放下包袱,开动机器,这句话给人不无裨益。在无际大师的开导下,青年终于知道了生命是可以不必如此沉重的道理。事实上,我们每个人都要学会放弃人生道路上遭遇的痛苦、孤独、寂寞、灾难等,让自己轻装前进。
2、地狱里,一大群人手拿长勺围着一桶汤,却因为勺太长而够不到自己的嘴,就这样人人只能望汤兴叹,愁眉苦脸;天堂里,一大群人也是手拿长勺围着一桶汤,虽然勺柄也长,但大家都舀起汤来喂对方,这样就都高高兴兴地喝到了汤。
感悟:帮助别人,也就是帮助自己;关爱别人,也就是关爱自己。
3、孔子周游列国时,路过吕梁瀑布。它从高处倾泻下来,水声訇訇。这时孔子看见一位老者走了下去。孔子想那位老者可能是轻生,就急忙叫一名弟子去救他。可瞬间那老者竟又重现在百步之外。他白发飘飘边走边唱,神形潇洒。孔子赶上他,虚心请教:请告诉我,你有什么秘诀可以对付这样的水流?老者笑道:我只是随着漩涡进入,又随着漩涡出来,我让自己适应水流,而不是让水流适应我。
感悟:和整体协调,跟整体移动。这真是对随波逐流的全新认识。
4、古时有个秀才第三次进京赶考,住在一个经常住的店里。考试前两天他做了两个梦:第一个梦是梦到自己在墙上种白菜;第二个梦是下雨天,他戴了斗笠还打伞。这两个梦似乎有些深意,秀才第二天就赶紧去找算命的解梦。算命的一听,连拍大腿说:你还是回家吧。你想想,高墙上种白菜不是白费劲吗?戴斗笠又打伞不是多此一举吗?
秀才一听,心灰意冷,回店收拾包袱准备回家。店老板非常奇怪,问:不是明天才考试吗,今天你怎么就回乡了?
秀才如此这般说了一番,店老板乐了:哟,我也会解梦的。我倒觉得,你这次一定要留下来。你想想,墙上种白菜不是高种(中)吗?戴斗笠又打伞不是说明你这次有备无患吗?秀才一听,觉得更有道理,于是精神振奋地参加考试,结果居然中了个探花。
感悟:积极的人,像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消极的人,像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样。想法决定我们的生活,有什么样的想法,就有什么样的未来。
5、从前,有两个秀才进京赶考,路上遇到了一支送葬的队伍。其中一个顿时心烦意乱,心想:真是晦气死了,这次考试肯定无望了。而另一个见到黑漆漆的棺材,却笑逐颜开,心里念叨着:棺材,棺材(官才),这次我肯定回高中的。结果果然是前一位名落孙山,后一位金榜题名。
感悟:良好的心境有利无弊。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心情好,阳光才明媚;心境好,人生才流畅。
积累素材作文篇2
辞退顺从自己的人
春秋时期,齐国的相国晏子辞退了一个叫高缭的人。
辞退顺从自己的人
说起这个高缭,三年前的时候来投奔晏子,做起事来认真仔细,凡是晏子吩咐的事,没有一件做得不让人满意的,如今见晏子要辞退他,一些人就觉得莫名其妙,有点想不通。
晏子解释说:你们想过没有,现在我要做一件精美的器具,可是我手里只有一些弯弯曲曲又有无数疙瘩的木头,怎么做呢?高明的木匠往往会把这些木头用斧头劈,刀子削。刨子刨,锯子锯,一番精心打造,一件让人满意的器具就做成了。我这个人呢,就像弯弯曲曲又有无数疙瘩的木头,需要各位给我挑毛病、提建议,就像木匠一样,该锯的锯,该劈的劈,该刨的刨,该削的削,而高缭呢,来了三年,从来没有向我提过建议,也没有当面指出过我的缺点,一直唯命是从,对我改进不足之处没有什么帮助。
玉不琢,不成器。人无完人,这就需要有人提出不同的意见、建议,才能够把一件事情做得更加完善,而顺从自己的人,是提不出建议的。
积累素材作文篇3
瞧,他来了。班里来了个新的实习老师。我来介绍介绍吧。论长相,说不上英俊潇洒,貌若潘安,但也不至于说是贼眉鼠眼的。圆圆的脑袋,小小的眼睛,也许是因为嘴上没毛办事不牢的缘故,下巴还留着短短的胡须。有着虎背熊腰的身材,高个的身段。整体来说略显成熟稳重。
讲性格,这老师似乎有些捉摸不透。怎么说呢?有时会显得有些孩子气(毕竟是新来的嘛),略带稚气。就如我们数学考试时是他监考,我们在那里埋头苦思冥想,大挥手笔,而他呢,却在我们座位之间的狭窄之处进行“蛙跳”练习,这一蹦、一跳、一转身,继续再来……这组动作真是不符当时考试严肃紧张的氛围。唉,可谓是“大煞风景”之举。可有时他则是颇具老师的处事之风。例如在自习课时,班级“打成一片”实是闹市之景。实习老师立即摆出老师的架势,从作业上着手准备增加作业,这可是正中下怀,我们作为学生的最怕的就是作业多。于是班级的'“火爆声,呐喊声”立即烟消云散。
其老师还有一大特点,即是他的言语方面。风趣幽默则是其一,每当我们回答问题之后,考卷讲评之时或表现极好之处,老师曰:“好,没错就是这样,不错不错。”或云“对,好极了好极了!”这些都是他的专用话语,当然只差申请专利了。
以上几点是我对实习老师的肖像,性格,语言经研究后所得出来的结论。对了,还漏了一点。这位实习老师姓陈,不详其名,我们尊称他为陈老师。
积累素材作文篇4
童年的故事就像那葡萄架上的葡萄那样多,数也数不清,说也说不完,就让我摘下那个紫红的、闪闪发光的故事说给大家听一听吧!
记得那一次和哥哥去小溪边抓鱼,是那么的有趣。出发前,我和哥哥各自都准备好了一个小瓶子,出发了,哥哥和我并排走着,我们哼着小曲,脸上洋溢着开心的笑容,显得那么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到达我们的目的地了——小溪,我和哥哥要开始执行任务了——抓鱼。我们先把袖子拉了上去,再慢慢的走到水中,轻轻地搬开一块石头,小心翼翼地期待着,你知道,我在期待什么吗?yes,答对了,我们在期待石头下面有鱼呢!哈哈,果然不出我所料,石头下面果然有鱼,哥哥立马张开双手,我也学着,慢慢张开双手,我们费了几牛二虎之力,终于把鱼抓到手了。我心里暗暗高兴着,别提多自豪了。
我和哥哥又要寻找下一个目标了,“对,就是那里。”哥哥边说边把手指向了一个小坑中。我们踩踏着溪水来到了这儿,,开始找鱼。这时,一只鱼儿从我眼前掠过,我使劲对哥哥大叫了一声,可能由于惊吓,哥哥一铺股坐在了坑边的小石头上,“哎哟”我听到了他的惨叫。我看着哥哥那狼狈的样子,忍不住拿起双手捂着嘴巴暗暗偷笑。哥哥看我笑了,他也笑了。就这样,笑声一整天都在溪边荡漾。
想起小时候我和哥哥一起去溪边抓鱼时的情景,我就想笑。
相信每个人都会有自己丰富而又多彩的童年,快来和我们说说你的童年中的趣事吧!
积累素材作文篇5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具体体现。作文时,学生常感到无话可说。作文教学中,教师也往往深感头疼,我们不禁要问:“原因何在?”
分析我们的作文教学,不难发现,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只注重“怎样写”,而忽视了“写什么”。于是把主要精力花在给学生讲一些“审题”,“拟提纲”,“怎样开头和结尾”等写作技巧方面,而不去开凿学生写作的“源泉”。这样的教学,就有点“舍近求远”的意味。学生写作文,是要他们将自己的生活通过评议与文字表达出来。离开生活这个源泉,就如同没有原料的工厂生产不出产品一样。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的作文就无话可说,甚至感到头痛,就难免有“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了。
从学生的情况分析,他们之所以觉得作文无话可说,一方面是由于目前小学生的生活比较单调;另一方面是他们对日常生活中的事物不留心观察。这样就形成大事没有、小事放掉的生活局面,当然就没什么内容可写了。针对这种情况,我认为,应从如下方面去积累材料:
一、观察事物,积累素材
观察是作文的基础,只有观察得细致,才能写得具体。观察能力的培养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1、观察目的的明确性
学生的观察力还不是很强,对事物的观察很肤浅,不分主次。所以在观察前要让学生明确观察目的。如为了写“打篮球”,我组织学生观察教职工篮球赛。比赛前告诉学生:观察教师怎样传球、抢球、投篮……投中了,大家又是如何表现等。
2、观察对象的确定性
观察事物的过程中,被观察的事物称为对象,其余的事物则成为背景。一般规律是:对象与背景的差别越大,则观察的对象就越突出。
3、观察态度的积极性
观察效果既受观察对象的直接约束,又受儿童观察态度的间接影响。态度积极主动,又有浓厚的兴趣,观察的效果就好;态度消极,观察被动,观察的效果就差。
4、观察材料的鲜明性
学生观察的材料必须是具体的、鲜明的。因为它直接影响学生大脑中对事物表象的建立,以及科学概念的形成。所以给学生看、听、摸的实物或符号,都要求它们必须正确、科学、可靠。观察时必须有具体要求:
(1)真实
,必须是自己观察到的真实记录,不能主观臆测或凭空想象。
(2)细致,对事物的观察要仔细,除了用眼看,还需要辅以用耳听、鼻嗅、手摸,甚至用舌尝等。
(3)观察点,根据观察目标确定观察点。围绕重点观察,观察面不要太大太杂,要加强感知的完整性。
5、观察方法的细致性
(1)按照一定观察顺序对事物进行观察。观察顺序应根据具体的观察对象来定,如观察景物要注意空间顺序:
a定点观察:按由上到下,从近到远,从左到右等方位顺序观察事物。
b移位观察:即按空间位置的变化进行移位换景的观察。
(2)运用比较的方法进行观察,学会抓住事物的特点。如果把两件事物放在一起比较,或者对同一事物在不同时间里的情况进行比较,便会发现它们的异同,抓住事物的主要特点。引导学生对事物进行比较,是培养他们观察能力的有效方法。
(3)运用多种感知,提高观察质量。我国许多学者提出观察要做到“五到”:即眼到、耳到、口到、手到、心到,从而获得对事物的感知。如:写秋天的橘子,学生除了用眼睛看:一只只橘子挂满了枝头,就象一盏盏橘黄色的小灯笼,还可用手剥开一只,观察月牙状的橘瓣,闻闻那诱人的香味,尝尝那甜中带酸的美味。这样对橘子的观察就更细致,了解也更全面,写起来也就有内容了。
(4)观察后及时小结:学生仔细观察事物后,人人都有不同的收获,都想把自己的体验一吐为快。这时可引导学生尽情表述。既加深了对事物的印象,又能互相补充。成功的口述为笔描打下扎实的基础,写出来的作文就更加具体生动。
6、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
从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入手,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使之因好奇而产生兴趣,因兴趣而愿意观察。学生主动地去了解生活,熟悉生活,观察生活,反映生活,有利于实现三个转变。
(1)变无心为有心,这是开拓作文源泉的基本前提。能够对周围的事物时时处处留心观察,对有意义的或较复杂的事物要定点定向观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2)变无序为有序,这是摄取源泉的基本保证。观察事物按顺序,有重点,抓特点,能开放各种感官去感知生活、体验生活。
(3)变“用眼”为“用心”,这是学生认识提高的重要标志。观察事物必须从“眼”开始,逐步达到“用心”。对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能进行独立思考,亲自发现事物的本质以及事物之间的联系。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经说过:“一个人的智慧,从观察天上和地下的实在东西而来,这样,得到的知识才牢固”。可见,观察是学生作文的基础,也是作文内容具体生动、真情实感的前提。
二、广泛阅读、丰富积累
阅读可以积累写作素材,可以丰富知识,开阔视野。积累词语、佳句,可以充实作文的内容。多读、熟读、广记这是积累写作素材有效的办法。
1、广泛阅读,大量积累——厚积薄发
有些人说话时“妙语连珠”,“出口成章”;作文时,“文思泉涌”,“妙笔生花”。这都来源于丰富的语言积累,来源于浓厚的文化底蕴。由此可见,阅读积累是作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教学中,我们要把它视为一个关键的环节来抓,力求丰富学生的语言库存。
(1)推荐好的读物
为了避免学生读书的盲目性,我常给学生推荐一些好的课外读物。趣味浓厚的科普读物、图文并茂的童话故事、催人泪下的战斗故事、意义深远的抒情散文。此外,还给学生推荐相关课本知识的拓展阅读材料。如学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后,让学生阅读《安徒生童话选》……为了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我制定了阅读加分制,定期评选“读书之星”。学生阅读一篇课外读物可加分0.5分,一月评比一次,分数高者,便为“读书之星”。这样一来,为了争当“读书之星”,全班掀起了读书热潮。
(2)指导学生作好读书笔记
写读书笔记主要采取两种形式:一种是摘录好词佳句,优美片段。摘抄最终是达到积累的目的。对于学生摘抄的内容,可采取教师点名背、学生交换背等方式。让学生把摘抄的内容牢固地储存到记忆的仓库里;第二种形式是写读书心得,指导学生从多角度去写,可以从写作技巧方面谈感受,也可以从思想方面谈体会……学生的读书笔记天天批阅,并定期开展“讲、展、赛”活动,以此来激励学生多读、深思、勤记,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有不断地给学生充电,学生才会得心应手地薄发。
三、开展活动,拓展生活
首先是多看,紧扣教材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活动,如小饲养、小采拣、小制作、扯青、放风筝、野炊等。
教师指导学生活动应常“换”常“新”,这样才能让学生对活动“情有独钟”。这也许就是人们常说的“喜欢的魅力在于不断更新”吧!在活动中多观察,教师一定要现场指导,先让学生说观察到的事物后,纠正观察的不足及语言组织的不足,使学生及时、准确、生动地把观察到的事物“翻译”成语言,使他们养成仔细观察、捕捉观察素材、认真思考的好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其次是多动,课堂上教师如能让学生“动”起来,让他们自编自演课本剧,多练习口语交际等让他们学会说恰当的话,从而提高他们的作文水平。
四、启发思维,大胆想象
作文,离不开想象。学生在习作中的想象分为细节想象和组合想象。细节想象,就是根据一定的生活环境,在头脑中对特定事物所进行的细致描绘;组合想象,就是根据多种事物的表象塑造自己头脑中对特点事物所产生的形象。如看图作文、扩写、缩写、想象描绘都是少年儿童把自己的愿望和理解加以具体化的一个思维过程。
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对事物的再思考。学生对熟知的事件往往觉得无发入手。这时,教师应充分启发学生,“勾引”出他们的记忆资料,把内存信息转化为语言。例如写《钓鱼》为题的文章,教师如能逐一提示就更好。钓鱼前,你和谁钓鱼?你做了哪些工作?到了河边你做什么?别人在干什么?你下钓之前要做什么?下钩后出现了什么现象?钓鱼时你心里怎样想的……通过这些问题的思考,他们在脑海中就会有许多的感性材料,在写作时才感到言之有物。
五、坚持写日记,积累素材
从日记中,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家庭情况一一得到反映。对学生而言,日记成了他们吐露心声的朋友。学生通过写日记,懂得了更加细心地去观察周围的事物和人,他们的思想在写日记的过程中得到良好的自我锤炼。对生活、身边的人、周围的事物产生了更多的理解和关爱。日积月累,学生在写日记的过程中积累了素材。
法国雕塑家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生活中处处存在动人之处”。对学生而言,作文素材俯首可拾,很多就在学生身边。只要我们鼓励学生用心观察,勤于思考,注意积累,再加上教师适当的指导,作文“无话可说”的局面就会得到改善。学生会写、乐写、善写的大好形式就会指日可待。
积累素材作文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