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稿的开头应该引人入胜,能够吸引听众的兴趣,避免走题是演讲稿撰写的基本要求,内容必须与主题密切相关,以下是录取选题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尊师孝亲演讲稿5篇,供大家参考。
尊师孝亲演讲稿篇1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中午好!我很荣幸能代表190班参加这次演讲比赛。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孝亲尊师,从小事做起” 。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中华民族历来以重视家庭教育和尊重师长著称,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积累了丰富的孝亲尊师的经验,形成了许多优良传统,也流传着许多孝亲尊师的美谈,比如:乌鸦反哺乳,羔羊跪乳,黄香温床,程门立雪,孔子尊师,毛泽东尊师等等。
众所周知,家庭是我们成长的摇篮,是我们的第一所学校。一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都与他受到的家庭教育有密切的关系。从小到大,父母对儿女千种照顾,万般呵护,期盼着儿女长大成材,“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他们最大心愿。他们总是那么无微不至的关心着我们,每每想起总在我们的心头荡起阵阵涟漪,那感激之情油然而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独自在外求学,难免会想起父母,想起和他们在一起的那些美好时光。无论你身在天涯,亦或是海角,总会有人在挂念着你。“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便是他们真实的写照,九九重阳花为他们盛开,他们就是我们的父母、亲人。当我们还在蹒跚学步时,总是在母亲轻声哼唱的'摇篮曲中安然入睡,在父亲坚实的臂弯下尽情嬉戏,在父母的呵护下茁壮成长。父母如此辛苦,我们应该报答他们。但是,报答父母暂且不说,最简单的一点,有多少人能真正意义上理解父母呢?可以说,几乎没有同学能真正的理解自己的父母。对于父母的爱,我们除了依赖,更多的只有不听话、不理解、甚至是叛逆。任凭他们流下恨铁不钢的泪水,我们也无动于衷。我们这样做,难道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吗?其实孝敬父母不需要太多,有时候,我们一句温暖的问候,一个亲切的眼神,一个关心的动作,都会将我们的爱传递到他们的内心深处,令他们感动流泪。
在学校,同样也有像我们父母一般的人。他们循循善诱、呕心沥血,燃烧了自己的青春年华,却照亮了他人的辉煌人生。当我们在校生病时,他们是第一个关心我们,担心我们,照顾我们并第一时间打电话通知我们家长的人,这个人就是我们的老师。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是的,他们就好似我们的第二任父母。除了家人和同学,和我们在一起时间最多的就是他们了。“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他们的真是写照,桃李芬芳是他们最大的愿望。很多人说老师像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可我觉得他们更像是太阳,用自己源源不断的光辉,温暖着一代又一代的人。
其实老师也和父母一样,给予了我们很多关心和照顾。但是我们却不懂尊重老师,如:上课睡觉,不认真听讲,和老师顶嘴,难道这就是尊重老师的行为吗?
荀子曾说: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国将衰,必贱师而轻傅”把尊师重教上升到了国家兴衰的高度上去认识。他还把“天地君亲”相提并论,后世读书人大都遵循荀子的教诲,在家中供奉“天地君亲师”的牌位,深刻的影响社会各个阶层。假如我们的国家要繁荣昌盛,我们一定要学会尊重老师,尊重老师的劳动,上课认真听讲,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对老师要有礼貌,并且不断培养自己良好的品性。只有尊师重教的氛围形成了,我们才能在老师身上学到更多的知识和做人的道理,以后才能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做一个对国家有贡献的人。
从现在开始,我呼吁全校的同学要戒骄戒躁,及时改正自己的错误,怀有一颗平常心,一颗感恩之心,孝亲尊师,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只有孝亲尊师的氛围在校园里形成,我们的校园才会更和谐,社会才会更进步,世界也因此更美好。
谢谢大家!我的演讲到此结束。
尊师孝亲演讲稿篇2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百育德为首,万善孝当先。做万事从做人开始,做人从修德开始,修德从孝亲尊师开始。在中国历史上,从古到今,没有哪个朝代不重视孝道,孔子把“孝”放在一切道德的首位,视为“立身之首”、“自行之源”。孝敬父母看作是人生处理人际关系的第一台阶,是做人的基本要求,是关心他人、自觉上进、热爱祖国等品德形成的基础。孝顺父母为孝道,尊敬老师为师道,师道是以孝道为基础的,没有孝道就谈不上师道了。当代不少伦理学家把孝敬父母看作是人生处理人际关系的第一台阶,是做人的基本要求,是关心他人、自觉上进、热爱祖国等品德形成的基础。
尊老爱幼,这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基本内容之一。问题是目前一般的提法太空洞了。为什么要孝敬父母、尊敬老人?很少有人能够讲出点道理来。因为没有依据。孝敬父母的依据是什么?这在儒家、佛家思想里面有着极其丰富的内涵。天很少有人提到儒、佛了,以为这些是落后的、过时的。其实大错了。我们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非常宝贵的东西,这些在近几年已经开始逐渐为西方学者所认识、研究,并以它们来指导生活和工作。今天我们中国人反而抛弃了祖先给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这是没有道理的。孝亲,古人云,“百善,孝为先。”说明孝亲敬老是人类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最美好的道德。古人还说:“夫孝,德之本也。”就是说孝亲敬老是各种道德的基础。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是个礼仪之邦,孝亲敬老文化源远流长,自古就把子女、晚辈对父母、长辈感恩赡养、尊敬扶助,不仅作为责任和义务,而且积淀为中华民族的心理,成为人类美德和亲情的需要。孝亲敬长就是要关心体贴和照顾父母长辈。许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方面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毛泽东主席在革命胜利后,返回故里,特意在父母的坟前献上一束松枝,轻声道:“前人辛苦,后人幸福!”陈毅元帅亲自为瘫痪在床的母亲清洗尿裤……。革命领导人在为祖国的前途、人类的命运操劳时,也没有忘记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更何况是我们呢?孝敬父母,首先要关爱父母,帮父母做点家务事。平时,妈妈买菜回来,自己主动去接一接,让妈妈歇一歇;有空时,自己要动手洗衣服或者拖地板;长辈来了,要给长辈送上一杯水,拉拉家常,报报成绩,让长辈高兴,给长辈捶捶背,搓搓腰,聊聊天。父母身体不舒服时,我们更要分担一些家务事,守候在他们身边,送汤送水,让他们心中感受到你对他们的爱。孝心就体现在着点点滴滴的平凡中。
再说尊敬师长师道尊严的本意是讲,为师(从教)之道是很尊严的,所谓“只闻来学,未闻往教”,也就是说,过去只有主动求学的,没有么要这样?因为只有主动求学才会认真去学习,才能够体现出对知识的尊重。过去讲“一分恭敬一分收获”。所以必须尊师才能重道,这个道是学问之道。主动教学的。为什么要这样?因为只有主动求学才会认真去学习,才能够体现出对知识的尊重。过去讲“一分恭敬一分收获”。所以必须尊师才能重道,这个道是学问之道。尊师重道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古往今来,代代相传。它从另一个侧面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智慧。尊师重道是指尊敬师长,重视老师的教导。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后汉书?孔僖传》:“臣闻明王圣主,莫不尊师贵道。” 古语有云:“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师者,人之模范也”,“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人有三尊,君父师是也” 等等。这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尊师”的道德观念。古代流传下来许许多多这方面的故事。如,《子贡尊师》、《魏照尊师》、《李世民教子尊师》、《张良拜师》、《陆佃千里求师》、《程门立雪》等等。
?礼记?学记》中指出:“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之敬学。”意为:教师受到社会普遍尊敬之后,教育才能得到重视,教育得到重视后人们才懂得努力学习。三者的关系互为前提。教师受到尊重意味着人们重视教育,人们接受教育就会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为懂得更多的道理就会重视学习,尊敬老师。如此良性循环,古人对其认识是相当深刻的。
?吕氏春秋?劝学》中讲道:“疾学在于尊师。”戊戌四君子谭嗣同在《浏阳算学馆增订章程》中也曾告诫世人:“为学莫贵于尊师。”《荀子?大略》中说:“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国将衰,必贱师而轻傅。”深刻地阐明了国家兴衰与重视知识、尊敬教师的关系。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凡是精忠报国、事业有成的人,都和听从父母善言、尊敬奉养父母、不忘父母养育之恩是分不开的。
凡是不敬师长、不讲信用、不思进取、好逸恶劳、自私自利、无恶不作、干尽天理不容危害社会危害人民利益的人,都是败家子、逆子;尤其是对父母忘恩负义的人更是不孝之子。
在古代,帝王选用良才时,首先就看你是不是孝子。他们认为:连生养自己的父母都不孝,怎么会对我君王尽忠呢?此说十分有理。 可见,孝敬父母是一切良好品德形成的基础。所以,中国古代是以孝道作为思想教育的中心,有德之君以孝治天下,其本人也是百姓行孝、尽孝的好榜样。
师道延伸孝道
孝顺父母为孝道,尊敬老师为师道,师道是以孝道为基础的,没有孝道就谈不上师道了。
反之,尊师也是孝道的延伸。假若有人不尊敬教师,不听老师的话、不好好地学习,他就是不孝父母,因为父母总是希望子女听老师的话,依照老师的教导去做。因而,“孝亲尊师”是做人根本中的`根本,人们常把老师比作父母,正所谓“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就是因为老师关心、爱护、教育学生的慈善之心同父母对待子女的慈善之心是一致的,老师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为学生付出的心血和代价是无法估量的。
中国当代著名教育家魏书生说得好:“世界上最希望一个人有作为的,最真心愿让一人超过自己的,除了他的亲生父母之外,就是他的老师了。”又说:“当老师的,即使是水平不高的老师,也都真心诚意地盼望自己的学生能德智体全面发展,做梦都想着自己的学生们进步了,成绩提高任何一位学生,只有真正做到尊师敬师,才有可能很好地接受教育,才有可能充分开发自己的学习潜能,才能学有所得,学有所成。反之,一个学生,不尊敬老师,不肯听老师的话,老师再有学问,再有能力,也没有办法传授给他,就好比一个空瓶子,没有把盖子打开,就无法往瓶子里面装入任何物质一样。
一个人如果不尊师、不学习,虽然有点小聪明,但大是大非是分不清的,因而也是难得大智慧、难有成就的。此外,一个对老师非常尊敬的人,必定能够很好地尊重他人,关心他人,所以,尊师无疑是做人的基础。
孝亲:是做人的品质。人人都是父母所生,父母所养。孝敬父母长辈,是儿女下辈应尽的义务。人类从母系社会起,就生活在亲情的拥抱之中。几千年来,血缘亲情是永远割舍不掉的。孝亲是孔孟思想一贯提倡的精华。试想,一个没有亲情的人,怎么能做到家庭和睦,更谈不上社会和谐;又如何能对民族尽责,对国家尽忠。因此,孝亲是做人最基本的品质。
尊师:是做人的道德。古人云: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老师是启蒙心灵,教授学业,培育才干的人。一个人来到世上,能否成为有用之才,老师是起决定性作用的。每一个人,都不能忘记当你步入人生,将你培育成才领上光明大道的人。尊重老师,是做人起码的道德。
尊师和孝亲是相互补充的。首先要孝亲。这样父母教育子女应该尊重老师,子女才会听。因为老师不可能自己说你们应该尊重我。尊重老师的学生,老师又教应该孝敬父母,为什么要孝敬父母的道理。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推广至尊敬社会大众。这样的心态,才是一个合格的学子之心。我们想想看,今天的学生与这种心态的差距有多大,就很清楚德育教育的根本目标应该是什么了。在社会上不懂得尊重别人,在家庭里不知道孝顺父母,是今天年轻人常犯的毛病。父母没教
子女应该尊敬老师,老师如果再不教育学生应该孝顺父母,这个良性循环就永远也接不上了。学生是社会的未来和希望。改变社会不良风气,让所学知识建立在一个扎实的基础之上,这是非常现实而又迫切的问题。孝亲尊师才能修德,人若无德如何立足于世。作为新时期的教育也必须先育德而后育才。
尊师孝亲演讲稿篇3
一个人,无论地位有多高,成就有多大,他都不会忘记老师和父母在自己成长的道路上所花费的心血,饮水思源,常怀感恩。
尊师爱校的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煌煌史书,有许多关于尊师重教的记载,列列青卷,更有数不清的尊师的传说。《吕氏春秋劝学》中,在这样一句话“疾学在于尊师”,说的是要很快学到知识,重要的是尊重教师估我们求学的道路上,老师永远是奉献的代名词。老师把毕生的精力都倾注在教育事业上,教师把整颗心都掏给了学生们,他们默默的把自己的一生托付给光辉的事业——教书育人。师德昭昭恰如耿介拔俗,明月独举,高霞孤映,白云谁侣,“干青云而直上,夺白雪以高洁”,更有师恩惠惠,润物无声,如此伟大的老师,难道不应该得到我们的尊敬吗?孔子学徒三千,每一个都对老师倍加尊敬,为了感恩,他们四处奔波,传播孔子的仁政。老子说:“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说的也是学生尊重老师的重要。
感恩父母是发自内心的。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更何况父母,亲友为你付出的不仅仅是“一滴水”,而是一片汪洋大海。是否你在父母劳累后递上一杯暖茶,在他们生日时递上一张卡片,在他们失落时奉上一番问候与安慰,他们往往为我们倾注了心血、精力,而我们又何曾记得他们的生日,体会他们的劳累,又是否察觉到那缕缕银丝,那一丝丝皱纹。感恩父母需要我们用心去体会,用心去报答。
尽管我们年龄还小,不能承担起家庭的重任,但我们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主动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父母生病的`时候,守候在他们身边嘘寒问暖,端汤送药,让父母从心中感受到我们对他们的关爱,对他们的感恩。
白云奉献给蓝天,江湖奉献给海洋,小草奉献给大地,我们要用什么奉献给老师和亲人呢?要用我们的爱心、勤奋、勇敢、宽宏、乐观、谦虚编织成最美丽的花朵奉献给我们的老师,奉献给我们的父母!
无论你身在天涯还是海角,有一些人,他们总是占据你内心的黄金位置。“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这是他们的真实写照。九九重阳菊花为他们而盛开,他们就是你的父母和亲人。孩提时代,总是在母亲的故事声中酣然入睡,总是在父亲坚实的臂弯下蹒跚学步,总是在老双亲的呵护中茁壮成长。你可曾想过生病时,父母为你熬过多少个不眠之夜,你可曾想他们鬓角的青丝为谁而生。但是,或许你还不知道他们的年龄和生日。蓦然回首,从前的我们知道些什么?只有调皮和叛逆。
尊师孝亲演讲稿篇4
尊师孝亲是咱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咱们每个孩子都应该继承和发扬的。尊师孝亲是一种高尚的情操,是为人之根本,是立志之基石。
记得有一年的三八妇女节,我在家中给妈妈洗了一次脚。当时我在脚盆中准备好了水温适中的热水,等着妈妈下班。谁想那天妈妈正好临时加班,我等着等着就睡着了。妈妈加班回来把我叫醒时,洗脚盆里的水已经冷了。我赶紧倒掉一些冷水,添上半盆左右的热水,用手试了试水温,正合适!我拉着妈妈的手让她坐到床上,蹲下身子,然后将妈妈的脚轻轻的放到水盆中,“水温合适吗?”我抬起头,“正好,正好!”妈妈的回答中带着些许激动的语气。我先给妈妈的两只脚都用毛巾擦了擦,浸了浸,然后便揉搓开了。大概过了十分钟,洗的差不多了,我用毛巾将妈妈的脚擦干,最后再把水倒了。倒完水回来,瞥见妈妈的眼眶红润润的。妈妈将我的头抱在她的胸口,不住的说:“乖女儿长大咯!~”
父母对咱们的爱是伟大的,无私的,是咱们一生都报答不完的。咱们小学生在平时应该怎样来用实际行动感恩父母呢?我想到了以下几点:
1、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在减轻父母负担的同时还能锻炼自己的独立能力,多好呀!比如穿衣服,洗脚洗脸,刷牙,咱们女生还要自己梳头,等等。
2、在家中主动承担一些家务,比如扫地,擦桌子等等;如果碰到父母生病了,更要多承担一些家务,照顾父母。
3、对于父母的教育,要多从父母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能理解父母。不要与父母顶撞等等。
在家要孝敬父母,在学校咱们要尊敬老师!遇到老师要问好,在课上要认真听讲,老师要求的事,要尽力去做好,这些都是尊敬老师的方式。作为一班之长,我还是老师的小助手。平时用帮助老师管理好班级这种方式向老师致敬!
这普天下最平凡的人是父母,最平凡的职业是老师。这普天下最伟大的人是父母,最伟大的职业是老师!从来没有一种文字能写尽父母和老师的爱,因为他们的爱已经贯穿了咱们生命的全部!尊师孝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同学们!让咱们继承这美好品质做一名孝亲的好儿女,尊师的好学生!
尊师孝亲演讲稿篇5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初三(8)班的施xx。今天我和大家一起学习 《中学生守则》第五条:孝亲尊师善待人。孝父母敬师长,爱集体助同学,虚心接受批评,学会合作共处。
“百善孝为先。”不需我多言,同学们就应该知道孝亲敬长的重要吧。生活中,与我们交流最密切的人就是父母。那么我们该如何孝敬父母呢?其实,这并不是什么难事。只要尽自己所能让父母放心,在日常生活中帮助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便能令他们感到欣慰。比如,不顶撞父母,主动为父母分担家务,当父母劳累一天时给他们倒一杯水,自觉完成家庭作业……孝敬父母渗透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与父母分享我们成功的喜悦,让他们感受到我们的成长。而在学校里,老师们就如同我们的父母一般。要做到尊敬师长,首先要做到的是尊重他们的劳动。我们应该牢记黑板前奋笔疾书的身影、迷惘的谆谆教诲、操练时手把手的指导。老师的付出我们有目共睹,而我们所能做的就是以进取的心态,严谨的风格认真完成学习任务,做到上课专心听讲,课后认真完成作业。这既是对老师付出的最好回报,也是对自己的负责,更是作为一名学生最基本的义务。这里我代表所有的同学向老师致敬:老师好!谢谢老师!”
除了做到孝亲尊师外,我们还应做到关爱集体,与同学和睦相处。我们身为班集体中的一员,金华五中的一份子,要勇于承担责任,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发扬团结协作的精神。当我们融入集体中时或许并不耀眼,但只有我们每人尽到自己的一份力,集体才能真正发挥力量。每件小事中都能表现我们为集体所做的贡献和努力。做好自己的.值日工作,自觉保护公共设施,保持校园环境的干净整洁,随手捡起地上的垃圾。仅仅是举手之劳就能使校园更美好,集体更和谐,何乐而不为呢?
当我们与同学相处时,不管在学习上还是生活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因此我们难免会和身边的同学发生摩擦。若能在平等共处的基础上做到理解和宽容,当同学需要帮助时尽自己所能伸出援助之手,相信同学间的关系便会更和谐。而当我们有错误被老师或同学指出时,不应该以消极的心态抱怨或忽视。失败是成功之母,错误使人走向完美,因为他们的批评鞭策,我们才得以做的更好。
孝亲尊师善待人。孝父母敬师长,爱集体助同学,虚心接受批评,学会合作共处。只要有大家共同的努力,一定能使五中更加和谐美好。最后,让我们一起向全体老师致敬:老师辛苦了,谢谢你们!
尊师孝亲演讲稿5篇相关文章:
★ 沟通演讲稿5篇
★ 森林的演讲稿5篇
★ 新闻演讲稿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