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的读后感是我们对书中角色形象塑造和内心变化的触动和思考,一篇读后感是读者通过阅读和思考,对作品中的情感和人性有所体悟和领悟,下面是录取选题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华老师读后感精选7篇,感谢您的参阅。
华老师读后感篇1
前几天爸爸去沁阳开会带回来了一本书——《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是一位教育专家的教女手记。我在这短短的几天内看了大半本,实在是受益匪浅。我在读这本书的同时不禁想到,如果天下的父母都像这位妈妈一样的话,那多好呀。好老师固然重要,但是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人老师,如果没有温馨的书香家庭环境,那老师做多少努力都只能是事倍功半。
第一章是“如何提高爱的质量”,父母之爱都深如大海,但有质量差别。决定质量高低的,不是父母的学历、收入、地位等,而是对孩子的理解程度和对细节的处理水平。而爱不同的质量会直接改变孩子的人生。爱不是只是打骂、溺爱可以解释的,而是指在生活中用心地去体会、琢磨孩子的心理变化等。我不得不说,本书作者是一个很好的妈妈。
第二章则是“把学习做成轻松的事”,说的是阅读对孩子的学习生活会有怎样的好处。这一点我十分赞同,因为我就很喜欢读书,而且会一直坚持下去。其实,孩子原本不需要为学习而苦恼,凡是因为学习感到痛苦的孩子,都因为他遇到了不正确的引导。家长只需把观念和方法改一改,就会让孩子爱上学习。
其他的章节我就不再说了,给你们吊个胃口。鼎力推荐给做父母的,希望可以把以前的一些错误观念改一改,可以从孩子的角度看事情,也反省一下自己到底做错了什么。希望可以从头开始,和孩子做朋友,做孩子的引路人。如果有兴趣可以买来读一读哦,绝对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当然,别光看不实践。
华老师读后感篇2
当我读完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老师》一书时,心有戚戚,欣欣然向往。李老师的讲述不是刻板的学说,而以发生在他身边的一个个小小的故事为例,让我感受到一位教育家的睿智与虔诚,博爱与伟大;也让我的心一次次地感动着。
苏胡说:”书如其人“。《做最好的老师》这本书正是对李镇西老师教育人生的最好的诠释。它展示了李老师教育的思想、艺术和具体的案例,是李镇西老师25年来教育智慧的精华。一句句朴实中浸着诗意的句子,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李老师对学生的真挚的爱,以及对教育事业炽热的忠诚。
“什么样的老师才是最好的老师?”便是许多从教多年的的老师们大概也有着同样的疑问,毕竟谁也不敢肯定地说自己就是学生们遇到的最好的老师。然而,这并不妨碍我们去思考这个问题。李老师说:“每一个人都是一棵树。你也许不是最美丽的,但你能够是最可爱的;你也许不是最聪明的,但你能够是最勤奋的;你也许不会最富有,但你能够最充实;你也许不会最顺利,但你能够最乐观……我所谓的‘做最好的自己’,强调的是自己和自己相比――昨日的自己和这天的自己相比,不但地超越自己。‘做最好的自己’便意味着要尽可能在自己的职业中到达力所能及的最好程度。”
其实,教育工作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因为“最好”都是相对的,它只是每个老师心中的一个理想。然而每个人心中对理想的追求又都是无止境的,虽说我们无法做到“最好”,可我们却能够做到更好。我们经常会说“人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只要我们能够不断地超越自己,不断地去战胜自己,不断地去争取每一个“更好”,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当每一个“更好”融会在一齐时,我们就已经做到了“最好”。
华老师读后感篇3
暑假里,我读了许多书,其中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漂亮老师和坏小子》。
这本书主要讲了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的女大学生米兰,在四个坏小子的怂恿下,来到白林果小学被聘为六三班的班主任。因此,她与h4之间发生了许多趣事。
米兰的教育方式别具一格,标新立异:她让李小俊明白要用自己的力量保护自己,不能依靠别人;她事事将孩子的立场放在第一。有一次,六二班和六三班同学打架了,米兰并没有追究,因为她知道六年级的孩子有很强的认知能力;米兰也有和孩子一样的童心,她与孩子们在一起的'时候,完全不像个大人的举动……正是因为这些原因,是米兰和同学们之间建起一座友谊的桥梁。
最令我百感交集的是米老鼠有一次旷课了,那是因为他家的波斯猫与一只野猫相爱了,波斯猫怀上了猫宝宝,从此它在家里的地位一落千丈。后来,波斯猫因为难产被米老鼠送进了医院,可是他并没有那么多钱付医药费,只好打电话给米兰,米兰立刻把钱送过来了。从这件事中,我明白了一个高尚的人应该善良并且富有同情心。米兰还说:“这件事是米老鼠经历的一次终生难忘的美好情感经历。这种特殊的教育方法,使学生们纷纷对她竖起大拇指。
与孩子一起玩的老师并一定是坏老师,而会让孩子边学边玩,体会到无限的乐趣;严格要求的老师也不一定是好老师,因为他(她)们不理解孩子们渴望什么。所以,只有一个能充分理解孩子、孩子们喜欢的老师才是好老师。
坏小子们虽然很调皮,但心地却是善良的。也许,从他们的行为上而判断他们的品质并不是正确的,应该对他们进行更深层的了解。
这本书带给我的道理有很多,故事也有趣温馨,我喜欢这本书!
华老师读后感篇4
?老师,你在听吗》在书中引用过这样一句话:“好的老师是你能够向他提问,并不以为耻”,这让我们深切的感悟到创设对话学习环境的重要性,这种对话的学习环境便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孩子的想法,采取有效的策略。要做到这一点,离不开对孩子对话的正确解读。
丽萨·波曼女士告诉我们要获得一次对话意义,尽管方法有很多种,但其中最关键的是要以开放的态度、不同的方式理解儿童的语言,而且这种理解是整体的而非独立的。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我们每个人对对话的理解都可能随时间、观点等不同因素的变化而变化,不可能是永远固定不变的,所以要保持开放的态度。如我们中班曾经来过一个叫洋洋的插班生,他不太会说话,经常动不动就哇哇大叫或者往地上一躺。刚开始时觉得这孩子比较任性,想怎么样就怎么样。
可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感觉到洋洋之所以大吼大叫,可能是边上的孩子影响干扰了他的活动,引起了他的不满情绪,而他的语言发展又明显比同龄伙伴缓慢,不能清楚、准确地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需求,因而产生了烦躁的情绪,想以此来吸引老师的注意,达到目的。随着对洋洋的看法的改变,我们采取的教育措施自然而然也在发生变化,不再像刚开始那样以为孩子仅仅是任性所致,而反复提醒洋洋,让他不要吵闹,不要躺在地上,以免着凉和弄脏衣服,并用小五星及时鼓励。而是主动观察、耐心询问,了解他的所需所想,满足孩子正当合理的需求。
而将对话看成是一个整体,保持对话的整体性,是因为每个说话者都不是孤立的存在的,他们的对话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给予孩子观点应得的尊重和关注。作者还在书中向我们介绍了一些解读儿童语言的策略,包括可视化、自我提问、联系儿童的先前知识和经验、整合信息等方法。如天天自己给植物浇水的小宇,一天跑过来这样问我:“老师,我们的植物是不是让阿姨浇水?”我联系他先前的经验,想到他之所以会这样问,可能是他今天忘记浇水了,在暗示老师他要去给植物浇水。自我提问法让我们尽可能地提出更多的问题,拓展思维,帮助我们更加深入理解孩子话语的意思。
通过这些方法的使用,可以帮助我们逐步审视自己在日常教育中的对话是否有效,学会解读儿童的对话,不断反思,为日后的探究提供足够的洞察力和可能性,真正成为一名倾听式、对话式的.教育工作者。
华老师读后感篇5
当我从《天天向上》看到罗恩。克拉克老师和他的学生们,一下子就被他幽默,风趣,甚至有点神经质的形象给吸引了。于是我想更多的了解这个传奇般的人物,当我在网上看到有关他的书,就立即毫不犹豫的买了两本。
在书还没有到来的时候,我迫不及待地和孩子一起看了由他的真实故事改编的电影《热血教师》,让我大致了解了他是怎样把一个全区最烂的一个初中毕业班调教到最后竟然成为全区第一名的过程。我想强力推荐老师们看这部电影,在老师们抱怨自己的学生的时候,有没有像罗恩一样想想该如何对待那些孩子们。正如罗恩老师说的那样,教育无国界,没有那个孩子天生不爱学习。
当书邮寄到家的时候,我更是兴奋不已的一口气把它读完了。(呵呵,我建议家长和老师更应该读这本书哦)我的感受有以下几点:
第一:很多老师之所以没有在教育上取得成就,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罗恩老师那样的教育激情。你能想象到一个老师在包揽班上33名学生的所有课程,英语,数学,地理历史,美术等等,还想尽各种稀奇古怪的无厘头的方式方法让孩子对学习产生极大的兴趣,这得需要多少时间,精力和热忱才能达到的境界啊!而我们有些老师只负责一门课程还在抱怨压力大,学生们考试不理想,就把问题推在孩子的不努力上,甚至批评家长。罗恩老师想传达给同行的理念就是:一定要有激情。当你和孩子们在一起工作时,特别是和那些把你逼得发疯的孩子们在一起时,一定要看到这些孩子的潜能。想办法让你班上的每一个孩子都有缘的梦想,无论条件有多么艰苦,挑战有多大,你必须关照每一个孩子,并看到他们的潜能。(不过,虽然我现在都有当老师的冲动,但是我静心思考,如果我真的是老师,能做到这样吗?很不简单耶!一个月,一年。会坚持多久呢?平心而论做老师也很不容易哦!)
第二:在同样面对应试教育的压力下,克拉克竟然能大胆的突破传统的教育,在本着对孩子成绩的负责任的前提下,寻找创造性的方式方法,让孩子们爱上学习。看似有时候和成绩不搭边的无厘头的做法,却激发了孩子对知识的渴望。学生们自己想学习,那么进步自然就快了,成绩自然就提高了。
第三:与原来对美国教育的认识所不同的是,虽然罗恩在对教学上幽默,风趣,甚至不惜搞笑,但是他对学生的素质和学习要求极高。由他的话来讲就是:高期望带来不可思议的效果。这表现在他制定的《55条班规》上和近乎严苛的课业要求和那些让同行和家长大呼不可能完成的学习任务。结合实际我想现在好多家长和老师都盲目的学习西方教育,有时候却忽略了教育的重点。我看到现在中国的好多学校组织出国学习,说得最多的就是人家的课外活动多么丰富多彩,家校互动多么多好,可是更多的没有真正的领会和认知该学的到底是什么?当然课外活动多了,对孩子们兴趣培养很有好处,可是不能因为这个,把正事给耽误了是不是。在家校互动的事情上,好像也是不太尽人意哦!不过没有完美的教育,大家都在努力改进啊!(咿呀,批评的太露骨了吧,实话实说吗,怎么教育我们的孩子的吗!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勇于在错误面前低头不丢人,反而自欺欺人更可怕。)
第四:说了这么多,其实感触最深的就是即使不能在中国遇到罗恩这样的老师,克拉克的那些教育的故事也让我倍受鼓舞,作为父母,有义务让孩子真正爱上学习,怀揣梦想,敢于实践。
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我们与其抱怨体制,抱怨学校,抱怨老师,抱怨家长,不如把这些抱怨的时间用在做如何对孩子们成长更有利的事情上呢!哎!要学的还很多呢!
华老师读后感篇6
童话,它常常出现在我们的梦里。但今天的童话,变得更贴近我们的生活。只要你富丰富有想象力,可能在你身边的每一个人,都有一段神秘的故事。正如这本《神秘的女老师》给我带一片神秘的享受。
在颇又神秘色彩的秋夜,在孟小娇的学校里发生了一件件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一个带着大披肩的蜜儿,一个搞笑的龙校长和可爱的孟小娇,组成了一个有趣的故事。
正如童心城堡那样,蜜儿用魔法变出一个童心城堡,把小主人公变成小骑士,小仙女。龙校长要见蜜儿,但只有有童心的人才能进去。龙校长勇敢的上刀山下火海。火海竟然变成了温泉,刀山竟然成了平地,不过对于勇敢的人来说刀山火海也不过如此。龙校长像个长不大的孩子,一路上过关斩将,终于见到了蜜儿。龙校长还是校长什么时候都忘不了办学校,竟想办一个城堡形式的学校,只顾得想学校呢又把想说的话抛到了九霄云外……
在孟小娇的学校,就像魔鬼训练营,学习本应该是一件快乐的事,学校是生产快乐的地方,希望大家以后要快乐学习。
其实,在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座梦幻的城堡,只有保持着一颗童心的人才能进入到这座城堡中。
华老师读后感篇7
老师是我们学习重要的关键,没有老师,也就没有我们美好的明天。而书中的老师又是怎样的呢?
从古到今,有太多赞美老师的诗句、名言,比如:“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和蔼可亲,笑面如花,这样的老师谁不喜欢呢?阳光帅气,关爱学生,这样的老师谁不喜欢他的课呢?还有一个漂亮极了的芭蕾舞老师,就连男生也按耐不住了!而那个神秘老师,又有什么魔力呢?这就是书中的老师,一个个完美无缺的老师。同学们,你们的老师是怎样的呢?我想,你们的老师一定很好吧!
在这么多的老师中,我最喜欢的`就是“漂亮老师”——米兰。米兰老师的漂亮指数高达99分,六二班和六三就为了比谁的班主任漂亮,而打了起来。在课上,米兰老师不像其他老师一样死板板的上课,在她的课上,全班的气氛都活跃了起来,同学们可以自由的走到讲台上发言,虽然课堂记律有点乱,但是,由此六二班养成了积极发言的好习惯。还有一个老师也受到学生的关注,“那就是新潮老师 ”——罗伊。她温柔善良,在她的脸上,永远都荡漾着春风般的微笑。罗老师会用一种特别的方式告诉男生要呵护女生;会帮助父母离异的孩子重新快乐起来……说都说不完。
老师让我们懂得知识,让我们亲近社会,我们要好好报答老师对我们的恩情!
华老师读后感精选7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