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子材故居观后感8篇

时间:
Trick
分享
下载本文

为了将我们观影后的感悟记录下来,大家可以将观后感写好,通常小伙伴们观看完一场影片后,肯定有不少启示,可以编写一篇观后感,以下是录取选题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冯子材故居观后感8篇,供大家参考。

冯子材故居观后感8篇

冯子材故居观后感篇1

我很有幸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参观烈士陵园活动。首先,由解说员带领我们逐一参观济南战役的图片记载资料,她声情并茂地讲解仿佛把我们带回了当年的战场。接着,我们参观了当年留下的大量实物,包括:手枪,发报机,电话,笔记等军用物品。以及当时我济南人民支持前线的大量实物:独轮车,簸箕等。同学们饶有兴致地仔细观察。然后,我们又参观了二楼的第二战场纪念物品。了解到当时地下工作者的艰辛与付出。最后,我们体验了全景画馆。这是一座圆形穹顶建筑物,在下部与观众看台间,有1260平米的战地实景复原造型,以强攻济南内城的激烈战斗为主要视点,构画出一幅炮火连天、高度逼真的战场实景。

纪念馆收藏了原战斗部队的军史、师史、团史以及当时诸首长、指战员和亲历者撰写的回忆录等大量实物,以文献展示的方法介绍了人民解放战争的发展形势及中央军委对济南战役的决策过程,对济南战役的战斗经过分阶段做了详细介绍,并以多幅战时照片和图表见证了战斗情景及民工支援济南战役的史实和济南地下工作者在战役中做出的巨大贡献。

战争对于今天的人们已经变得遥远而陌生,而参观济南战役纪念馆,让我们再一次回忆起无数革命先烈曾为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洒下热血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作为新时期的一名党员,我们更加清楚了应该继承什么,珍惜什么。在社会主义改革和发展时期,我们要与时俱进的落实共产党员先进性,继承党员前辈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不怕苦、不怕累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牢记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奉献主义精神。以优秀党员的先进事迹为榜样,为加快我国小康社会的建设步伐贡献自己的青春和热情!

参观完烈士陵园,让我想到了,我们现在都过着小皇帝和公主般无忧无虑的幸福生活,但想想小萝卜头和那些烈士们的苦难生活,我感到我有无比的惭愧。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都是无数革命烈士们用自己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所以我们要珍惜现在的每一天,以革命烈士的先进事迹为榜样,好好学习,努力奋斗,掌握更多的科学技术知识,争取做德才兼备的好少年,为今后建设我们的国家而努力奋斗。

从现在起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

冯子材故居观后感篇2

今天我随妈妈一起来到绍兴参观鲁迅故居。

鲁迅故居包括三个地方:鲁迅家的老宅、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我们先来到鲁迅的老宅,哇,鲁迅家还真大呀,我想鲁迅家在当时也算得上大户了吧,家居面积很大,摆设也很气派,家居的材料大都是红木的,很结实也很名贵。穿过大厅来到正堂,也就是我们所谓的客厅,这里很宽敞,正中是一张八仙桌,两边有两把椅子,我想大概是鲁迅家的长辈坐的吧。穿过客厅再往后走就是鲁迅家的卧室了,卧室分了很多等级,有主人住的也有下人住的,大小不一,但结构都差不多,床一律是带脚踏的,外面有帘子。再往后走有书房、卫生间和厨房。听导游说,鲁迅就是在这间厨房里最初结识闰土的,我能想象得到当年两个小伙伴相见的情景该是多么美好!

再往后走就是百草园了,听妈妈说,我上初中的时候会学到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在这篇文章里,鲁迅将百草园描写成了一个乐园。其实映现在我眼前的就是一个面积不大的菜园子,里面种了一些菜,有一口井,四面的墙壁上刻满了字,据说是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手写稿,上面到处是修改的痕迹。当年鲁迅就和小伙伴们在这里玩耍嬉戏,我还真羡慕他们这种自由自在的生活呢!

出了鲁迅家,在街对面我们来到三味书屋,那是鲁迅上学的地方,鲁迅的老师叫寿镜吾,是一个品行方正教书认真的老师。三味书屋的正面有一个匾额,写着“三味书屋”三个大字,下面是一幅画,一只肥硕的鹿 伏在古树下,据说是讲读书可以给人带来“福禄寿”的意思。鲁迅的书桌在西北角,当年鲁迅刻在上面的“早”字还清晰可见。

有时间大家也到绍兴来看看鲁迅的故居吧!

去年的国庆节,我们一家人去绍兴游玩。经过了长达五个小时的车程,我们终于来到了充满浓郁江南水乡风情的鲁迅故里。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浮雕上刻着的“鲁迅故里”四个大字,显得格外苍劲有力。顿时,一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的形象浮现在我的眼前。

走进街巷,这里人山人海、人流如潮、热闹非凡。街道两旁有着许多古香古色又不缺乏现代气息的建筑。商店里的商品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接;各类特色小吃更是让人垂涎三尺,忍不住驻足品尝。走着走着,便来到了鲁迅故居,他的家可大了,七拐八拐的,好多屋子。绕过正厅,有一个园子,那就是有名的百草园,鲁迅儿时的乐园。也是人们最向往的地方,许多游客在此拍照留念。在前厅院里,有几尊铜像,一边是和蔼可亲的继祖母摇着扇子给小时候的鲁迅讲:“猫是老虎的师傅”的故事,看见一旁坐在椅子上的鲁迅认真听故事的样子,想象着当时的情形,此刻的我忍不住沉醉在当时的故事中。

走出百草园不远就到了鲁迅少年时读书的地方,在讲堂的中央有一块扁,上面刻着“三味书屋”四个醒目的大字,石扁下面是一幅画,画上有一只梅花鹿正伏在一棵古树下。画前面,正中是先生的座位,一张八仙桌,一把高背椅子,桌子上照老样子整齐地放着笔墨纸砚和一把戒尺。学生的书桌是从自己家里搬来的,分列在四面,东北角上的那张是鲁迅用过的'。当年鲁迅就在那里读书、习字,有时把纸蒙在《西游记》一类的小说上描绣像。鲁迅的书桌上刻着一个“早”字。字是横着刻的,很像一个含苞未放的花骨朵,又像一支小巧玲珑的火把。爸爸告诉我这个“早”字有一段来历:鲁迅的父亲害了病,鲁迅一面上书塾读书,一面帮着料理家务,天天奔走于当铺和药铺之间。有一天早晨,鲁迅上学迟到了。教书认真的寿老先生严厉地对鲁迅说:“以后要早到!”勤奋好学的鲁迅听了,没有说什么,默默地回到座位上,就在那张旧书桌上,刻了个小小的“早”字。他把一个坚定的信念深深地刻在心里。从那以后,鲁迅上学再没有迟到过,而且时时早,事事早,毫不松弛地奋斗了一生。

从鲁迅故居出来,天色渐暗,天空飘起了细细的雨丝,踏在窄窄的青石板上,看着来来往往的行人,大家似乎都沉醉在这迷人的夜色中。随手取出一把茴香豆,跟随爸爸妈妈上了摇摇摆摆的乌篷船,在头戴乌毡帽,手摇轻篙的船家带领下,结束了一天愉快的旅行!

那天,我们去了鲁迅故居——绍兴城,

之前对绍兴城早有所了解,所以在去的路上有一丝丝按耐不住的兴奋。到了后,让我感觉仿佛来到了一个文人墨客聚集之地。著名小吃臭豆腐的味道飘散在空中,与桂花糕的十万飘香毫不逊色。走进去,我们最先参观的是鲁迅的家。鲁迅的家很大,要是不跟着导游走,估计就得迷路了。院子里飘散着阵阵的花香。鲁迅的家仿佛也像一个文人的聚集之地,华美而不失清秀。

接着就是要去参观鲁迅的学院了,也就是三味书屋。在三味书屋里,所有的学生必须都得自带学习用品,当然也包括书桌。据说鲁迅上学的时候,家里花了不小的`一笔钱去给鲁迅做了一件红木书桌。“这就是我们大文豪鲁迅在桌上刻的早字!”导游姐姐和我们介绍道,三味书屋也就这样了。最令我期待的地方其实还没有到达——那就是鲁迅在《从三味书屋到百草园》这篇文章中提到的百草园。

可是却让我失望了,百草园并没有鲁迅先生描述的那样那么的有趣。许多游人在那里照相,仿佛百草园也没有了往日的彩色外衣,现在只是一个旅游景点了。但是,这也让我们看到了鲁迅先生的写作水平,能把不美的东西写得不平凡。

啊!鲁迅先生!感谢您,带领着新中华!

上面内容就是一秘为您整理出来的9篇《参观鲁迅故居观后感》,希望对您有一些参考价值。

冯子材故居观后感篇3

随着公交车的颠簸,我来到了鲁迅故里。

一下车,我就看到了一个巨大的`浮雕,上面雕刻着四个大字——鲁迅故里。我想这下可以见识见识鲁迅故里的风采了。

鲁迅故里的土特产和古玩不计其数,都是最主要的特色之一。

进去之后,就有一阵臭豆腐的香味扑鼻而来,我就连忙跑到卖臭豆腐的地方,买了一份。

鲁迅故里的臭豆腐可是颇负盛名!那个臭豆腐炸出来的臭味越浓越好吃。我吃了一个,那种滋味比得上山珍海味,外脆里嫩,包裹着金黄色的脆皮。脆皮一下子脱落下来,剩下的洁白无瑕的豆腐柔嫩无比,望着湖畔上漂泊的乌篷船,吃着本地的土特产——臭豆腐,也是颇有一番风味。

我们在一弄堂口歇脚时,看见一位工作人员在给陶瓷釉彩。

鲁迅故里的陶瓷也是挺有名的。陶瓷的做工精致,巧夺天工。我也来为陶瓷釉彩。我先是在瓶中央画一个人,那个人手里拿着一朵花,瓶口染成红色的,代表喜庆,瓶底就画一个福字。瓶的边缘我就画了几棵小草,就完成了我的著作。

紧接着,我就走进了鲁迅故居。

鲁迅故里最著名的就是鲁迅的故居了。鲁迅的故居分祖屋和故居,祖居是鲁迅爷爷的爷爷住的,跟鲁迅无关。最主要的就是鲁迅故居了。最让我感到稀奇的就是鲁迅的仓库。鲁迅的爷爷是清朝时代赫赫有名的大官,家财万贯,但由于最后家庭破落,只留下了套祖屋给鲁迅和周作人。鲁迅的仓库下面有一口类似井的一个大口,里面是个地窖,是专门窖藏酒的地方。也可以根据地窖改变地面温度。

最后,就是百草园了,百草园有一个石井,是周家汲水浇地之处。童年鲁迅经常在这玩耍,在石井上跳上跳下。

由于鲁迅故里的景物太多太多,我就不给大家一一道来了。鲁迅故里闻名中外,景物数不盛,吸引了不少国外游客,我们随同他们一起浏览了各个景点。

鲁迅故里,虽然没有像五彩池一样的色彩缤纷,也没有像泰山一样高大雄伟,但是,它有自己独特的风貌,那种带有中国历史文化的风貌!

冯子材故居观后感篇4

一方水土的她——古城绍兴,以古朴典雅、恬淡清幽的面容吸引着大批游人,却以一个不苟言笑的老人般的庄严述说着二千五百多年来深厚的文化底蕴:“治水英雄”大禹、“书圣”王羲之、“鉴湖女侠”秋瑾、更有一位被誉为“民族魂”的鲁迅让我的内心莫名的激动……

一个星期天,我和伙伴们结伴而行,一同来到仰慕已久的鲁迅故居。一到那儿,我们的眼睛不由得被那黑漆斑驳的木门所吸引,啊,十足的古色古香。跨入大门,映入眼帘的便是一尊鲁迅先生的铜像,他凝神端坐,暗黑的古铜色,眉宇间流露出坚毅的目光。我默默地瞻仰着,心潮起伏,不禁为先生“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气节而钦佩不已。

我们穿过窄窄的青石铺成的过道,看到了一个小小的四方庭院,一股压抑郁闷的感觉油然而生——这也许就是鲁迅先生儿时所谓的“只看见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的生活天地。随后又来到了当年鲁迅的卧室前,只见折叠整齐的素色被褥,端庄厚重的木床,四四方方的八仙桌以及桌上油黑的茶壶水瓢……一切显得那么井然有序,让人不由得联想到当年鲁迅舒适安逸的童年生活。一路七拐八弯后,我们穿过了一座拱形门,游历了鲁迅儿时戏耍的天堂——百草园,现在的百草园早已分不清哪棵是高大的皂荚树,哪棵是结过桑椹的桑树,只有一堵半人来高的泥墙,想必就是当年鲁迅拔何首乌弄坏的墙了……眼前的一片萧条荒凉,丝毫没有让人产生凄凉之感,反而勾起了我无尽的遐想:在现代化建设日新月异的绍兴,竟然还保存着如此古老悠远的历史风貌,到底是绍兴的现代化留住了文化历史,还是绍兴的文化历史促进了现代化……

在联翩遐想中,我们走出了鲁迅故居,踏在青石板的步行街道上,两旁的商店起劲地吆喝着琳琅满目的绍兴土特产:甘醇清香的古越黄酒、令人回味无穷的茴香豆、乌黑油亮的霉干菜……此时的我们,感觉像是走进了鲁迅童年的天地,恍若隔世。突然一股奇臭无比的气味随风袭来,“啊,臭豆腐!”伙伴们异口同声地叫起来。我们循味找到了一个油炸豆腐摊前,只见一个头戴乌毡帽的青年人正神情专注地炸着臭豆腐,“那……那不是闰土嘛!”一个伙伴脱口而出。大伙儿都笑了,每人拿起一串臭豆腐,津津有味地品着,说着,感受着古城绍兴的无限魅力。

冯子材故居观后感篇5

20**年5月12号,我们党课2班怀着无限崇敬的心情来到武进烈士陵园,凭吊半个多世纪前为共和国的解放牺牲的烈士们。

武进革命烈士陵园位于武进新城区春秋城池遗址淹城西侧,陵园于1999年初步建成,由碑楼、纪念塔、祭扫广场、引桥及纪念馆组成。在这片不大的土地上,2000多位英雄在此长眠。在低回的哀乐声中,我向革命烈士纪念碑敬献了花圈并三鞠躬,寄托我的无限哀思。在我们班班长的引导下,我们缓步参观了烈士纪念馆,试图尽最大可能记住每个平凡而又伟大姓名。流连于革命烈士诗抄碑廊前,我用心去领会那慷慨激昂的文字,感受那一个个曾经鲜活的生命,感受那一颗颗为理想、为幸福为之奋斗的心。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一幅幅真实生动的照片,一帧帧珍贵的文物史料,一个个逼真的历史场面,无不让我们感到他们仿佛还活在我们中间。或许,岁月能改变山河,但历史将不断证明,有一种精神永远不会失落。崇高、忠诚和无私,将超越时空,成为人类永恒的追求。或许,时间会冲淡记忆,但人们决不会忘记,为祖国牺牲的人们,他们的理想,他们的信念,使千万人的心灵为之震撼。

我们现在生活在这样一个由烈士们开创的和平的年代里,无须经历炮火的洗礼,我们无疑是幸运的。但我们决不能忘记历史,因为忘记过去意味着背叛。从鸦*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造就了中国近代百年的屈辱史。然而,中国人民并没有屈服,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多少英雄豪杰抛头颅、撒热血,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才换来今天的和平。今天,我们在这里纪念他们,就是要学习他们追求真理,坚持真理,矢志不渝地终身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的精神。就是要学习他们坚定的无产阶级立场,在对敌斗争中旗帜鲜明、不屈不挠的精神。就是要学习他们对党忠诚,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地忘我工作,全心全意为人民利益去奋斗的精神。就是要学习他们严于律己、艰苦朴素、密切联系群众的精神,投入到我们每个人的工作中去。

从求学时起。祭扫烈士陵园是常有的事情,小学初中时候把它当作神圣的仪式。感受革命先烈的英勇顽强以及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激发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如今,我来到了常州,成为一名在常州读书的大学生,通过今天的参观,真实感受到了在常州这片热土上,曾经洒下无数革命先烈的热血,谱写过一曲曲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的`壮歌,我为我们这座拥有光辉革命斗争历史的红色城市而感到骄傲和自豪。在新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征程中,我们会更加热爱这片热土,让英烈们安息。

革命烈士们永垂不朽!

冯子材故居观后感篇6

多少革命先烈的热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铸就“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的井冈山精神,留下源源不断的精神财富。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井冈山时指出,井冈山时期留给我们最为宝贵的财富,就是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今天,我们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坚持坚定执着追理想、实事求是闯新路、艰苦奋斗攻难关、依靠群众求胜利。

我们更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井冈山精神的最新阐述,大力弘扬井冈山精神,继往开来,继承先辈遗志,发扬光荣传统,传承井冈星火,坚定不移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坚持理论学习,坚定执着追理想。理论上的坚定是政治上坚定的前提,坚持学习理论知识,领悟井冈山精神并转换为强大的力量与支撑,补好“钙”加足“油”,切实指导实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思想上自觉向党中央靠拢,在行动上坚持用奉献之火点燃工作的激情,在工作中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提高党性修养,实事求是闯新路。井冈山的斗争既是一部艰苦的斗争史,也是一次创新创业史,自觉吸收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井冈山精神的阐述,坚持“三严三实”,提升自身的党性修养,真正做到实实在在谋事,实实在在创业,实实在在做人。

加强廉洁自律,艰苦奋斗攻难关。艰苦奋斗,保持本色。“红米饭南瓜汤秋茄子味道香餐餐吃得精打光”,八角楼的一根灯芯,写下了《井冈山的斗争》《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两篇光辉著作照亮革命者的心,在井冈山斗争时期,物资极度匮乏,但精神却极度饱满。在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今天,更需要保持艰苦奋斗的本色,打赢脱贫攻坚这场战役。坚决落实中央八项规定,自觉抵制“四风”回潮。

树立奉献理念,依靠群众求胜利。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党的一贯宗旨,“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精准扶贫工作需要一线的扶贫工作者以高度的奉献精神完成脱贫攻坚这一历史使命,更需要动员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鼓励广大人民群众加入脱贫攻坚战,精准为先,产业为根,立志是本,机制为要,需要依靠人民群众拨穷根,共富裕。

冯子材故居观后感篇7

周日的上午,我怀着敬仰的心情和妈妈来到了阜成门内的一个胡同里,因为鲁迅先生的故居,就静静的坐落在这。

北京的初春还是有些凉意,但我看到大门口桃树上的花苞,我的心里顿时温暖了起来。人一进门,就好像来到了另一个世界,幽静的四合院,淡淡的阳光洒在房檐上,一点也不显得冷清,似乎还有人居住在这里。这个青瓦灰墙四合院很小,院子的中间有一棵大的丁香树,听故居的管理员阿姨告诉我这棵丁香树是鲁迅先生亲手栽种的,算算到今年都86年了,活的可好了。我想鲁讯先生一定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这里到了春天肯定是满园飘香了。

院子北边的房子是正房是鲁讯先生的母亲和妻子朱安的卧室,西边是厨房,东边是女工们的卧室,南边的`房子是鲁迅会客和藏书的地方。堂屋的后面,接出的一间小房子,是鲁迅的卧室兼工作室。这里每间房子的布置都是鲁迅先生亲自设计的。家具都是深色的非常古朴典雅,摆设也很整齐对称。房屋的后面还有一个小院子,有两棵枣树,不过是后来补种的。( 就在这个四合院,鲁迅先生在此居住的两年期间完成了《华盖集》、《华盖集续编》、《野草》三本文集和《彷徨》、《朝花夕拾》、《坟》中的一部分文章,印行了《中国小说史略》、《热风》等著作,同时还主持编辑了《语丝》、《莽原》等周刊杂志。

在故居的东边,有一个陈列大厅,摆放着各种展板和实物,浓缩了鲁迅先生一生的经历。“在绍兴的”部分主要 展示了从鲁迅先生在绍兴时的童年和少年时光,他经历了家道的败落,也由此体验了人生的辛酸。接着,“在南京”、“在日本”的求学经历,使青年时期的鲁迅抱定“救国救民”的信念,后来又毅然做出“弃医从文”的决定。在北京”的教学与革命经历,使他有机会宣传进步思想,在反动派的白色恐怖之下写出慷慨激昂的战斗檄文,唤醒沉睡的国民,激励人们革命救国。在他看来,一个民族的命运,远远重于个人的得失。鲁讯先生的一生,是与整个国家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这种精神,也就是我们民族的精神。

看完这些,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他的精神鼓舞着我,我不但对鲁讯先生更加敬仰了,而且,心里真的明白了什么叫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冯子材故居观后感篇8

今天,我来到了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先生的故居。这时我才深刻的体会到了他那炽热的爱国之心。

鲁迅为救治国人便选择了学医。但他在日本留学时一次上细菌课加映有关日俄战争的幻灯片,画面上日本军人抓住了一个据说替俄国军队当侦探的中国人,正要斩首。片子还特意映出了围观的也是中国人,他们竟无动于衷。这时,日本学生都高呼万岁,而鲁迅的心却像被毒剑击中了一样痛苦,他痛切的感觉到,“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他决定弃医从文。1906年3月,鲁迅毅然离开仙台回到了东京,开始从事鼓吹革命的新文艺运动。没过多久,他又回到祖国拯救国民。

在中国人民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双重压迫,民族和社会危机空前深重的黑暗岁月,鲁迅用他的巨笔揭露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军僚资本主义的黑幕,唤醒了沉睡在笼中的民众,鼓舞人民搏击黑暗、战取光明。他鼓励青年运动,并参与“民权保障同盟”的活动。当陈延年、华磊、杨铨等革命党人壮烈牺牲后,他冒死参加了追悼仪式,提笔做旧体诗《悼杨铨》,以志哀思,并当着特务发表了慷慨陈词。他曾两次邀请陈赓到家介绍“围剿”国民党的情况。鲁迅根据下层人民的需求来判断是非、决定取舍、表达爱憎,因而在他逝世之后被民众发自内心地誉为“民族魂”。

冯子材故居观后感8篇相关文章:

安全教育直播课2023观后感精选8篇

安全教育直播课2023观后感8篇

看安全教育片观后感参考8篇

生命重于泰山专题片观后感8篇

釜山行电影观后感优质8篇

防溺水专题教育片观后感8篇

驯龙高手观后感模板8篇

驯龙高手观后感8篇

功夫熊猫2观后感精选8篇

功夫熊猫2观后感8篇

冯子材故居观后感8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51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