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不仅是教学的蓝图,更是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的桥梁,想要让教案更具实用性,教师可以结合学科特点进行个性化设计,录取选题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中班科学沉与浮教案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中班科学沉与浮教案篇1
一、活动目标:
1、通过引导幼儿自己动手做实验,从而知道两种颜色加在一起会变成别的颜色,初步培养幼儿的好奇心和观察能力。
2、体验探索活动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1、黄色的水若干,红、黄、蓝三色颜料。
2、演操作图若干,透明示记录卡和操作记录卡若干。
3、毛笔若干,抹布若干。
三、活动过程:
1、设置悬念,以变魔术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师:看,这是一瓶什么颜色的水呢?(黄色)今天,老师来当回魔术师,来变个魔术,你们想不想看?
请小朋友仔细看魔术师要开始变魔术喽!我们一起喊一、二、三!(教师摇晃瓶子)黄色的水变成什么颜色的水了呢?
2、自由讨论:
师:谁知道魔术师是怎样把黄色的水变成绿色的水的?请大家讨论,然后告诉老师!
3、①究竟加入了什么颜色的宝宝了呢?请每位小朋友也来当回魔术师:你们看老师帮你们请来了红色宝宝、黄色宝宝、蓝色宝宝三种颜色宝宝,请你们选择其中的一种颜色宝宝把瓶子里的黄色宝宝变成绿色宝宝?
②谁变出了绿色宝宝?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变出来的?(幼儿回答)
③总结:我们现在一起来试一试,然后用记录卡把它记录下来。
(教师边讲解边调色,并出示记录卡进行记录)
4、操作师:咦!刚才有的小朋友还变出了什么颜色?(认识橘黄色)师:那又是怎么变出来的呢?先不要说出来,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颜料,请小朋友试一试,怎样可以变出橙色?再把它记录下来。(幼儿调色并记录)教师总结:请幼儿说一说,教师出示大记录卡边讲解边示范。
5、引导幼儿发现并记录
1、蓝色宝宝和红色宝宝,那它们又会变成什么颜色呢?请你们自己在盘子里用颜料调一调,试一试。
2、然后把你们的发现用记录卡记录下来!(幼儿自由操作并记录)变出了什么?请你把你的.记录卡讲给大家听听。
6、幼儿自己用不同颜色颜色搭配试试能跳出什么颜色7、教师总结:出示大记录卡进行记录。幼儿说出一种,教师记录一种。
教学反思:
一次科学活动的开始,应该来自幼儿已有的经验,一次科学活动的结束,并不是真正的结束,应使幼儿有进一步的探索可能,成为获取经验的开始。幼儿是学习的主人,所以我们老师要尽其所有、创设各种学习环境,让幼儿能够用眼看、用耳听、用嘴说、用脑思考,全身心地积极地投入到探究中去,给幼儿自由展现的空间。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中获得知识,学得经验。
中班科学沉与浮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学会通过感官观察不同材料的筷子的特征,知道筷子都是成双使用的。
2.了解筷子的用途,学习握筷和使用筷子的正确方法,发展小肌肉动作。
活动重、难点:
了解不同材料筷子的特征,学习握筷和使用筷子的正确方法。
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多双筷子(制作材料有竹、木、塑料等),每桌一盘泡沫塑料块。
方法与手段:观察法、游戏法等。
活动过程:
教师活动
一、导入部分:
出示筷子,请幼儿观察。
提问:小朋友们,这是什么?他有什么作用?
(引导幼儿说出筷子是用来夹东西的,是我们中国人用的餐具。)
二、、新授部分:
1.引导幼儿观察筷子的特征。
教师提问:
(1)小朋友,请你们说说你的筷子是什么样子的?
小朋友们,请你仔细看一看,你的筷子是什么样子的'?
(2)它使用什么做成的?
(3)你的筷子和别人的筷子一样吗?
(4)有什么不一样的?
(引导幼儿观察他们在颜色、形状、长短、粗细、材料等方面的不同。)
2.引导幼儿了解筷子的用途及使用
筷子的方法。
教师提问:“你们知道筷子有什么一样的地方吗?它们都是干什么用的?”
(引导幼儿说出筷子都是唱唱的、直直的、质地较硬,一般是一头粗一头细,都是用来吃饭的,都要一双一双的用。)
教师小结:筷子都是长长的、直直的、质地较硬,一般是一头粗一头细,都是用来吃饭的,都要一双一双的用。
教师提问:“你们会用筷子吃饭吗?”
(教师请幼儿拿起筷子,帮助儿童改正握姿。)
三、游戏:夹泡沫塑料块
教师提议:“下面我们做一个游戏,每张桌子都有一盘泡沫塑料块,下面我们一起用筷子把泡沫塑料块从一个盘夹到另一个盘,我们比赛谁快。在比赛过程中,教师观察幼儿握姿及时进行改正。
四、要求幼儿在家中也要使用筷子吃饭,并进行检查和鼓励。
活动反思: 筷子对大家来说一点都不陌生。但是大家对筷子都没有好好的观察过,今天我们就对筷子进行了一番研究。经过大家的观察和接触,大家知道筷子都是直直的、长长的,使用的时候都是成双成双地用。升入中班了,大家都是使用筷子了,我们对如何握筷进行了讲解和示范,发现部分幼儿有困难,要多帮助。
中班科学沉与浮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知道瓶子的作用,能根据瓶口的特征(大小、有无罗纹),选择合适的盖子匹配。
2、能积极尝试拧紧瓶盖,获取拧、按的技能,发展手部动作。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帮助小鹿妈妈导入活动,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1、师:今天小鹿妈妈准备带小鹿去郊游,准备了很多的东西放进瓶子里,可是不小心瓶盖子全乱了,这该怎么办呢?
2、组织幼儿自由讨论帮助小鹿妈妈的方法。
3、提问:没有盖子,会带来哪些不方便呢?
4、组织幼儿自由讨论。
5、师:没有盖子,瓶子里面的东西会掉出来,会被弄脏,吃的东西就会变得不卫生。
6、师:那我们一起来帮助小鹿妈妈吧!
二、组织幼儿动手操作,尝试根据瓶子瓶口的不同选择合适的盖子。
1、教师出示小鹿妈妈的瓶子,以及各种不同的盖子,幼儿观看。
2、请个别幼儿根据不同的`瓶口,挑选合适的盖子。(塑料瓶、玻璃瓶……)
3、教师进行检查、讲解,幼儿倾听。(如塑料瓶配塑料的瓶盖,红酒瓶可以配木塞瓶盖,玻璃瓶可以配金属材质的瓶盖……)
4、小结:瓶盖和瓶口正好合在一样才能盖上。
三、组织幼儿根据瓶盖的特征,尝试将瓶盖拧紧、盖紧。
1、师:在拧、按的时候要把瓶口和瓶盖盖紧,这样里面的东西才不会漏出来。看,这个瓶子的盖子怎么样?谁来试一试。
2、邀请个别幼儿上前盖紧瓶盖。
3、请幼儿介绍自己盖瓶盖的方法。
4、教师重点介绍拧的方法,发现瓶口和瓶盖上都有罗纹,所以要用拧的方法。
5、教师介绍按的方法,没有罗纹,需要按,按的时候要用点劲,按按紧。
6、组织幼儿再次根据提供的材料来练习拧和按的技能,教师巡回指导帮助。
四、结束活动,体验帮助别人的快乐。
1、师:你们帮助了小鹿妈妈,它可高兴了,想邀请你们一起去郊游呢!
2、播放音乐,组织幼儿一起跟随音乐律动。
中班科学沉与浮教案篇4
设计意图:
在平时的区域活动中发现孩子们对剪纸非常感兴趣,经常把纸剪成各种各样的形状,借此契机让孩子再把圆形变成纸条的过程中,通过动脑,比较,培养孩子的认真观察,手眼的协调能力。
活动目标:
1、养成做事细致的好习惯,体验成功的快乐。
2、通过观察与比较,知道粗细会影响纸条长短的变化。
活动重点:
把圆形变成螺旋形。
活动难点:
说出圆形变成螺旋形的方法。
活动准备:
一人一把剪刀、圆形纸片,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纸片。
活动过程:
一、第一次操作,把圆形变成长纸条。
小朋友们,老师这有一个圆纸片,你们能把它变成一根纸条吗?用你们手中的小剪刀一起试一试吧。
二、第二次操作,尝试剪出螺旋形。
1、小朋友们剪完以后剩下了很多纸片,可不可以一点也不浪费,把一整个圆形都变成一个长长的纸条呢?
2、那请小朋友来试试看谁可以剪出长纸条。幼儿操作,教师引导幼儿自由探索操作方法:顺着圆形一直往下剪。
3、展示幼儿的作品,引导幼儿说出剪螺旋形的方法。
三、第三次操作,比比谁剪的长。
1、 比较纸条的长短:纸条都剪完了,你们剪得纸条一样吗?(不一样)哪不一样?(长短不一样,)还有哪不一样?(短的'粗,长的细)如果让你剪出一个长长的纸条你会怎么剪?(剪得细一点,剪得越细纸条越长)
2、 现在我们来比赛请小朋友们剪出一个长长的纸条,谁剪的最长,谁就是冠军。
3、 评出冠军 。
四、总结:
除了圆形可以剪出一个长长的纸条,那三角形,正方形,和长方形能不能剪呢?让我们一起回班剪剪看吧。
中班科学沉与浮教案篇5
设计意图:
“灯会从旧时宫廷和寺庙里的祭祀庆典逐渐演变而来”,《过年啦》绘本中是如此描述。赏花灯、猜灯谜是春节期间的庆祝活动,幼儿非常的喜欢。本次活动《数花灯》,通过赏花灯、数花灯这一形式,创设了坐火车去花灯会的情境,通过多种形式的游戏,引导幼儿学习从不同方向辨别5以内的序数,能准确运用序数词表示物体排列的次序,激发幼儿学习序数的兴趣。
活动目标:
1、理解5以内的序数的含义,知道用点数的方法确定物体的排列次序。
2、能正确运用序数词表示物体的排列次序。
3、对学习序数产生兴趣。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课件、火车头的标志活动过程:
一、游戏:“开火车”,引导幼儿理解1—5序数的.含义。
创设坐火车去花灯会的情境,幼儿听音乐自由做动作,音乐停,幼儿各自坐下,说出第1、第2、第3、第4、第5个座位上的分别是谁。
提问:你是在第几车厢的第几个座位上?
二、游戏“看花灯”,学习从不同方向辨别5以内的序数。
1、看花灯,分别出示荷花灯、兔子灯、金鱼灯、南瓜灯、走马灯等七种不同灯的图片。
提问:第一盏灯是什么灯?第二盏灯是什么灯?金鱼灯排第几?荷花灯排第几?
2、幼儿掌握后,教师把灯的图片交换一下,再启发幼儿从左到右,从右到左说出每盏灯的位置。
3、出示旋转花灯图片,确认花灯在圆形排列中的次序。引导幼儿指导:圆形排列时,要先确认一个点,再点数确认排列次序。
4、出示9宫格花灯图片,小朋友们采花灯,学会从上往下和从左往右两个方向确认位置。
提问:小猫灯在什么位置?
三、游戏找位置,进一步巩固5以内的序数。
1、师:你们真棒,那现在我们5个人坐成一横排,你能找出自己的座位在第几位吗?
提问:从左往右看,第一是谁?第二是谁?第三是谁?第四是谁?第五是谁?
2、幼儿5人一组排排坐,听指令做动作。
请第一个小朋友拍拍手,请第二个小朋友跺跺脚,请第三个小朋友拍拍肩,请第四个小朋友摸摸头,请第五个小朋友站起来。
3、请幼儿听指令依次下火车。
师:花灯会就要到了,请大家按照听到的次序下车区观赏花灯。
中班科学沉与浮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对纸花是否开花感兴趣,体验试验的快乐。
2、观察比较各种纸花开花的速度,学习做试验记录。
3、认识几种不同质地的纸,感知不同纸质的吸水性。
重点难点
重点:感知不同材质的纸的吸水性
难点:吸水性强的纸花开得快
活动准备
水槽
报纸、绘画纸、腊光纸花各一朵
报纸、绘画纸、腊光纸条各??
记录表
活动过程
1、幼儿观察纸花,看看它们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看看这些花是用什么材料的纸做的。
2、幼儿猜一猜、试一试,纸花是否会开花。
(1)猜测:纸花放在水里会开吗,为什么?
(2)实验:任选一朵纸花放入水中,观察纸花是否能开,并说出自己的发现。
3、实验,哪朵花先开。
(1)幼儿猜想哪朵花先开。
(2)实验:同时将三朵不同纸质的花放到水里,观察谁先开。
(3)幼儿根据结果做好观察记录,用数字表示花开的顺序。
4、交流试验结果,并请幼儿说说为什么?
5、游戏:水宝宝爬高。
(1)幼儿观察纸吸水的过程,发现吸水性好的纸,水宝宝爬得更快。
(2)吸水性强的纸做成的花开得快些,相反则慢些。
6、生活经验拓展,如果桌上有水我们怎样将桌上的水弄干。
中班科学沉与浮教案6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