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的编写过程使教师更深入地理解课程内容,有助于提升教学的深度和广度,为了丰富教学内容,教案中可以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以下是录取选题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我的新幼儿园教案精选5篇,供大家参考。
我的新幼儿园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会听过门,能有节奏地演唱歌曲。
2、初步学唱歌曲,熟记歌词。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幼儿已有初步的音乐常规及用身势进行伴奏的基础。
2、物质材料:录音机、《小马》歌曲磁带、钢琴;小马玩偶一个,自制指环幼儿人手一个。
3、环境布置:布置与游戏活动相关的环境,即在活动室一端用拱形滑梯设置成“高山”,用平衡木设置成“小桥”。
活动过程:
一、幼儿听音乐,随音乐节奏学小鸟飞入活动室。
二、练声游戏《我爱我的小动物》(c―f调):教师演唱动物名称后,幼儿模仿演唱动物叫声、姿态从躲藏处走出来。
三、新授歌曲《小马》
1、播放音乐,请幼儿说说这是哪种动物的叫声(马叫)。
2、教师扮演“马妈妈”,并请一名幼儿扮演“马爸爸”,其余幼儿扮演“小马”分两组随音乐跟“爸爸”、“妈妈”去游玩“爬高山、过小桥”。
3、请“小马们”讲述刚才游玩内容,“妈妈”出示与游玩相应内容的图片,大家观看整理,引导幼儿学习歌词。
4、幼儿边学习朗诵歌词,边用身势(拍手、拍腿)伴奏。
5、游戏:“马儿跑”
(1)教师与幼儿围圆形坐好,每人右手拇指戴一个指环,随钢琴伴奏边拍手、边右手边传玩偶小马,边朗诵歌词。
(2)幼儿跟随老师边传玩偶小马,边演唱歌曲2~3遍。
四、幼儿扮“小马”边唱歌边过“高山”、“小桥”。
活动延伸
在音乐活动区,鼓励幼儿随音乐自唱自跳。
附:歌词
小马
1=c
35 55 | 65 55 | 61 11 | 76 5 |
小马 跟着 爸爸 妈妈 高兴 高兴 去玩 耍,
11 65 | 66 53 | 533 533 | 22 1
爬过 高山, 走过 小桥, 波个里 波个里 向前 跑。
我的新幼儿园教案篇2
活动名称:我的家
活动目标:能用纸折好房子,粘贴在纸上,并添画出花、草、树等其他物体。
重点:学习用正方形的纸这房子。
难点:折出房子两边的尖角,并能发挥想象添画景物。
活动准备:
正方形彩纸每人一张,水彩笔。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课题,激发幼儿兴趣:
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可爱的家,你的家在哪里?房子前面有些什么东西?(幼儿自由讨论)
今天我们都来折、画自己的家,比比谁的家最美丽。
二、讲解示范:
1、先用正方形纸折出小房子。(教师讲解示范,幼儿跟折)
把正方形纸边对边对齐折;再横着对折后打开,折出中心线;把两边的纸向中心线折;用手指伸进去折出房子两边的尖角。
2、折好的小房子反面涂上浆糊,贴在纸上。
3、在房子的前面和旁边画小花、小草、小树、太阳等,也可画上做早操的小朋友。
三、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1、提醒幼儿先折好房子,再将折好的房子粘贴在纸上,然后添画许多物体。
2、鼓励幼儿大胆涂色,使画面色彩鲜艳。
四、讲评:
幼儿互相参观,说说谁的家最漂亮。
最好的美术学校
我的新幼儿园教案篇3
活动设计背景
根据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知识水平,让幼儿充分运用视觉,触觉等感官进行尝试与探索,获得丰富体验,增强自我认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学会相关的自我保护的方法,培养幼儿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观察,了解手的基本构造和功能,学会保护小手。
2)能力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幼儿通过活动了解自己的小手,知道手能做许多的事情。
难点:引导幼儿用语言表达出手能做许多事情。
活动准备
课件,玩具,筷子,海绵球,串珠,扣纽扣,白纸,广告色,画笔等。
活动过程:
开始活动:以变魔术引入活动,(展示课件)然后邀请孩子跟我一起用手变一变。
基本活动:
通过观察、比较、游戏等形式,引导幼儿认识自己的小手。
出示课件,让幼儿说说自己的小手上都有什么,每个手指叫什么名字,有什么作用,每根手指都不一样,有长有短。说说小手都能干什么,知道小手能做很多事情,讨论:如果没有手会怎么样?教育幼儿如何保护小手。
结束活动:
幼儿一起做《小手操》,巩固幼儿对小手的认识,利用游戏,让幼儿知道小手很能干。
延伸活动:
欣赏课件〈〈指纹印画〉〉,根据指纹进行创意添画。
我的新幼儿园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能说出自己喜爱的物品的名称,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喜爱的玩具。
2、能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并与他人分享自己喜爱的物品。
活动准备
1、教师带2―3件自己喜爱的物品,音乐。
2、请每个幼儿把自己的玩具放在教师摆放好的椅子上,做好带宝宝一起活动的`准备。
活动过程
一、导入
教师:"孩子们我们都带来了自己的玩具,我们一起来说一说
二、展??
1、说说自己的玩具。
请幼儿介绍自己的玩具请幼儿抱着自己的玩具坐在位子上轮流说说:
最爱的玩具是什么?为什么喜欢它?
2、教师与幼儿翻看《我们的玩具》,翻到某一幼儿的玩具时,幼儿说:我的玩具
3、请幼儿猜猜老师的玩具。
教师:你们都有自己的玩具,老师也有,你们想知道吗?
(1)教师出示2―3件喜爱的物品与幼儿分享。
最后老师告诉幼儿,我还最喜欢一样东西,但是她们不是我的玩具而是我的"宝贝"。
那就是你们,你们是我的宝贝。
(2)在温馨的音乐声中,教师逐一拥抱幼儿并说:你是我的宝贝。
4、照顾好自己的玩具,创设宽松的环境,让幼儿玩玩自己的玩具。
教师:今天你要带着玩具在幼儿园里过一天,要好好照顾它呀!
(注意观察幼儿是如何照顾玩具的,及时肯定幼儿初步的自理行为)。
延伸活动
让幼儿将带来的玩具放在幼儿园,便于随时玩。
我的新幼儿园教案篇5
活动设计背景
在大班下学期,为了引导幼儿懂得合理安排时间、利用时间,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以便与小学生活相衔接,我在“我要上小学”主题活动中设计、组织了集体数学教育活动“我们的一天”。
活动目标
1.认识时钟,能区分时针和分针,学会看整点。
2.体会制作时钟的乐趣,提高幼儿动手操作能力。
3.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4.培养幼儿完整、连贯地表达能力和对事物的判断能力。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看整点。
难点:制作时钟。
活动准备
1.自制种类不同大钟面三个(能拨动时针和分针),真钟一个。
2.幼儿操作材料:1-12数字、纸制空白钟面、时针、分针(数量与幼儿人数一样)。
3.幼儿一日生活活动记录卡:7点钟起床、8点做早操、9点集体教学活动、10点户外活动、11点吃午餐、12点休息、3点起床、4点区域活动、5点放学回家。
活动过程
一、猜谜语,引出时钟(谜语:会说没有嘴,会走没有腿,它会告诉你,什么时候睡,什么时候起。)
二、制作钟面、交流经验、熟悉钟面
1.教师提供纸制空白钟面、数字1-12、指针等,让幼儿制作一个钟面。
2.幼儿讨论:钟面上到底有什么?有数字,那么数字有几个,怎么排列?有针,那么有几根针,是一样的吗?
3.教师引出从钟面而来得词语”顺时针”。
“游戏中、日常生活中人们常说的‘按顺时针顺序下棋’就是从钟面的排列顺序引出的。”
4.讨论总结:钟面上的秘密(认识钟面)。
三、认识整点
1.教师出示“早晨7点钟起床”的记录,请三名幼儿尝试拨钟。
提问:究竟谁拨得对?幼儿充分讨论后,教师拿真钟拨到7点钟,让幼儿观察、比较。
2.教师一一出示幼儿一日生活记录卡,让幼儿播出相应时间。
3.总结:认识时钟在生活中的实际意义。
教学反思
在认识时钟的活动中,以往我们的教学方法往往是这样的:教师拿出一面钟,让幼儿看看上面有什么。在幼儿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小结。然后让幼儿看一个整点,观察时针和分针所在的位置,告诉幼儿这是几点钟。最后请幼儿拨整点钟。这样的教学活动,老师的主体地位是很明显的,幼儿是机械地学习。
而在这次活动中,我以谜语引入,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为幼儿提供了充分的操作材料,诱发幼儿主动探索。材料有助于幼儿在探索、操作的过程中积极思考问题:钟面到底有什么?应该怎样排列?从而达到认识钟面、制作正确钟面的目标。在制作钟面的.环节中,幼儿能充分调动已有经验,而教师引出的“顺时针”则适时地为幼儿提升经验。在认识整点的环节,我通过让幼儿尝试——讨论——观察——结果,这样的学习来获得答案,而不是把答案直接告诉幼儿。以认识时间贯穿在一日生活记录里,体现了数教育目标之一:在生活中运用学到的数学知识。如:知道7点要干什么等等。
此次活动充分体现了纲要精神,体现了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体现了了“儿童在前,教师在后”的理念。
我的新幼儿园教案精选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