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盎然的教案设计能够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快乐和成就,教案是为了帮助学生建立扎实的基础,一定要提前制定好,录取选题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饮料教案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饮料教案篇1
设计意图: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组织幼儿排队或游戏时都要求幼儿知道自己的位置,可我发现小朋友对序数的概念比较模糊,往往不能清楚地知道自己所处的位置。根据这个发现,我们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先进理念为指导,让孩子“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以及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让幼儿通过动手、动口、动脑从而轻松地掌握序数的概念。
活动目标:
1.在游戏活动中认识单向序数第一至第五,初步建立序数概念。知道序数表示物体排列的顺序。
2.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3.教育幼儿知道喝白开水有益身体健康。
活动准备:1-5的数字卡片人手一份、五只小羊的图片、五种饮料的图片、幼儿的操作材料板人手一份。
活动重点:认识5以内的序数,能手口一致的从左到右点5以内的数。
活动难点:能将5以内的序数正确排列。
活动过程: 一、出示羊村的小羊们引起幼儿的兴趣,引导幼儿说说它们的名字。
二、游戏《排队》
1.将小羊们排好队,引导幼儿说说从左往右数每只小羊的排列顺序。出示数字卡片,教幼儿用数字表示序数,帮助幼儿理解序数的意义。
2.学习说“xx排在第xx“或“排在第xx的是xxxxxx“的句子。
三、游戏《好喝的饮料》
1.出示五瓶饮料,引导幼儿说说每种饮料的名称,引导幼儿说说从左往右数每种饮料的排列次序,操作数字1-5的卡片表示序数。
2.引导幼儿说说每种饮料的颜色,说说“xx颜色的饮料排在第xx“3.尝试把五种饮料的摆放位置调整后,再次巩固对序数的认知。
四、幼儿操作游戏活动《帮羊羊们摆饮料》
指导幼儿贴1-5的数字卡片表示饮料从左到右的排列顺序,可以请个别幼儿说说自己的饮料排列顺序。
五、小结活动
1.今天我们学会了用数字表示物体排列的顺序,它就叫序数。可以读成“第1、第2、第3、第4、第5“。
2、饮料虽然很好喝,但也不能喝的过多,过多的糖分会容易发胖,而且还含有色素,对我们的身体健康不好,要多喝白开水,它是既解渴又健康的饮料。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下来,孩子的学习兴趣始终十分浓厚,玩中学、学中玩,幼儿也都达到了目标制定的内容,活动过程中,突出重点,游戏中经过教师提示与指导幼儿能更进一步地了解,正确运用5以内地序数进行游戏,是本活动的亮点。孩子在玩中学会了通过思考、讨论来学会排序,达到了我设计这个活动的目的。本次活动第一环节我出示5只小羊,让幼儿帮忙编号,这个环节是初步掌握5以内的序列,在第二环节,我加深了难度,进一步启发幼儿探索,通过帮小羊挑选饮料,让幼儿学习能够按指定的方向标志来帮小羊拿饮料,幼儿在说说做做这样愉悦的气氛当中,幼儿都能顺利的完成任务。在第三环节中,我再次结合动手操作游戏:贴序数,幼儿再次更明确的表述饮料的位置是第几?整个活动幼儿参与性很高,但还是有个别幼儿不能按照饮料位置来确定是第几,我将在下次活动中继续加强,我为幼儿创设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幼儿通过动口、动手、动脑从而轻松地掌握序数的概念。在游戏中学习、体验学习给孩子带来的快乐,发展幼儿思维的逻辑判断能力,培养学习兴趣。不足之处表现在:由于在活动中请幼儿个别操作把握不够,还有孩子的操作能力了解不够,导致活动时间超时。对于引导幼儿学说“xxxxxx排在第xx“或“排在第xx的是xxxxxx“的句子这一环节处理不好,没能很好的体现出来。
饮料教案篇2
活动一:捡落叶、玩落叶
(略)
活动二:树叶分类
活动目标:
1、能用自己的方法给树叶分类。
2、能大胆地进行实践活动,并能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4、能大胆进行实践活动,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
活动准备:
1、各种各样树叶数份。
2、每人两个篓子。
3、集体记录表一张。
活动过程:
一、出示树叶,引导幼儿观察
1、这是什么?
1、枯叶、绿叶数份
2、积木、白纸等操作材料。
3、记录表、记录笔等。
活动过程:
一、提出问题:
1、这是什么?
2、他们有什么不一样?(学习词:枯叶、绿叶)
3、猜一猜,叶子里面有什么?有没有水?
(1)、介绍记录表,教师交待如何记录。
(2)、幼儿把自己的猜测记录下来。
二、幼儿进行实验,探索绿叶里的水。
1、教师介绍操作材料及操作方法。
2、幼儿实验操作并进行记录
三、幼儿交流:
1、你发现了什么?
2、为什么绿叶里有水,枯叶里没有水?
3、师生共同总结。
教学反思:
活动中通过游戏化的情境,操作活动、引导幼儿动脑、动手。同时最大限度的发挥他们的主动性,通过教师和幼儿互动,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与孩子一同发现观察、经验交流,让孩子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教学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饮料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学习看示意图做清凉饮料,初步感知溶解、融化现象。
2、体验自己动手调制饮料的乐趣。
3、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4、主动参与实验探索。
活动准备:
各种口味的果珍;杯子、勺子、冰块;饮料制作步骤图。
活动过程:
一、引出活动主题
夏季消暑吃什么?你迟到过什么样的清凉饮料?喝过的清凉饮料味道怎么样?
做清凉饮料需要什么材料?怎样才能自己动手做一杯清凉饮料呢?
二、学看步骤图,讨论做饮料的方法
1、出示饮料制作步骤图,引导幼儿观察。
图上有什么?你哪些地方看懂了?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图上的数字表示什么意思?(制作顺序)
三、调制饮料,引导幼儿发现溶解现象
1、幼儿用果制作饮料。提醒幼儿不要浪费果珍,不洒到外面。
2、引发思考:
真怎么不见了?他到哪里去了?
冰块怎么不见了?又到哪里去了?
四、品尝清凉饮料,说说小朋友做的 饮料是什么味道的
五、再做一杯饮料,赠送给家长
小百科:饮料一般可分为含酒精饮料和无酒精饮料,无酒精饮料又称软饮料。酒精饮料系指供人们饮用且乙醇(酒精)含量在百分之0.5—65(v/v)的饮料,包括各种发酵酒、蒸馏酒及配制酒。无酒精饮料是指酒精含量小于百分之0.5(v/v),以补充人体水分为主要目的的流质食品,包括固体饮料。
饮料教案篇4
活动设计背景
本班学生年龄小,喜欢玩,但是他们的玩具都是现成的,我想激发他们的创造才能,所以想引导他们利用废旧材料自制玩具,旨在通过让幼儿制作各种玩具,探索自制玩具的玩法,培养幼儿在制作过程中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充分享受创作的满足感。
活动目标
认知目标: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
技能目标:练习用手捏豆子、拧瓶盖、拖拉玩具等动作。
情感目标:感受自制拖拉玩具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让幼儿制作各种玩具,探索自制玩具的玩法,培养幼儿在制作过程中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1、清洗干净的饮料瓶、小碗、绳子、皮筋、黄豆、黑豆等若干;
2、室外布置小桥、草地、拱形门等场景。
活动过程
1、幼儿听音乐《玩具进行曲》进入活动场地。
2、谈话:请幼儿说说自己最喜欢什么样的玩具,引发幼儿做玩具的兴趣。
3、教师出示饮料瓶,启发幼儿说说喝过的饮料瓶可以做什么用,可以怎样玩。
4、练习捏豆子、拧瓶盖等动作。
(1)教师出示黄豆,和幼儿探索装豆豆,着重讲解拧、捏的动作,提醒幼儿注意豆子不能掉到外面。鼓励幼儿自己动手装黄豆,教师注意观察指导,帮助有困难的幼儿完成拧、捏的动作。
(2)引导幼儿有节奏的摇晃豆瓶,感知黄豆发出的声音,探索豆瓶的玩法。分辨装有数量不同黄豆瓶发出的声音。
(3)继续拧开瓶盖装豆豆,巩固拧、捏的动作。
5、提供带有皮筋的绳子,指导幼儿自己动手尝试制作拖拉玩具。
6、总结,对幼儿的表现进行评价。
教学反思
儿童通过练习用手捏豆子,拧瓶盖,拖拉玩具等动作,锻炼了幼儿小肌肉群的发展。探索出用手捏豆子一下子不能捏得太多,多了容易撒到桌子上和地上。探索出往饮料瓶中装豆子多少与发出的声音的大小有关。豆瓶可以晃着玩,转着玩,滚着玩等。有一个小环节,我觉得特别好,幼儿把豆瓶变成了乐器,晃着来唱歌,既培养了节奏感,又认识到噪音与和谐音的美。最后,在瓶口上套上皮筋及绳子,豆瓶又变成了拖拉玩具。这一小环节,幼儿还互相帮忙套皮筋,分享快乐。拖拉玩具还变成小车上山、钻洞,过草地。其乐无穷。充分享受创作的满足感。
如果让我重新上这一节课,我将会把探索玩法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他们的思维不再受老师的限制。
饮料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知道饮料中有些成分不利于人体健康,多喝饮料是对人体有害。
2、通过倾听儿歌以及了解饮料中配料的方式,知道多喝白开水的好。
3、有初步的保健意识。
活动准备:
多种饮料的成分表(或饮料的包装盒)
活动过程:
1、通过谈话,了解幼儿对饮料的认识。
教师:
你喜欢喝饮料吗?你喜欢喝什么样的饮料?
你为什么喜欢喝饮料?多喝饮料对身体有好处吗?
2、了解饮料中的多种成分。
在我们喝的饮料中,有哪些配料呢?
教师分别向幼儿说明多种饮料的配料,并逐一向幼儿介绍每一种配料。
与幼儿共同讨论每一种成分对人体的作用,有什么益处?饮料中含糖份较多,喝多了对人体有什么害处?
3、教师朗诵儿歌,使幼儿明白喝白开水好处多。
提问:儿歌中说了些什么?你觉得喝饮料能解渴吗?
让幼儿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并敢于阐述自己的想法,教师在过程中注意倾听,启发幼儿对如果自己不了解的问题可以问老师也可以问同伴,还可以回家后与爸爸妈妈进行讨论。
4、师生讨论:如果饮料喝多了,会怎么样?
教师提问:饮料解渴吗?如果饮料喝多了,人会变得怎么样?对我们的环境又有什么影响?
使幼儿明白:饮料不能解渴,如果饮料喝多了,人会变得胖,不利于身体运动和健康。
饮料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启发幼儿尝试使用工具罐装饮料。
2.在活动中,让幼儿亲历体验和实践科学探究的学习过程。
3.通过活动使幼儿形成良好科学整理物品的习惯。
活动准备:
漏斗、塑料瓶、饮料、盆子、勺子、杯子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讨论交流,唤醒已有经验
引导幼儿猜想:
1.老师想请你们把饮料装进这个瓶子里,我还请了许多的小工具来帮忙,看看都有什么呢?(碗、杯子、勺子、漏斗)
2.先请你们猜一猜那种工具是最好用的,又快又干净的把饮料装好,幼儿猜测,并记录
二、引导幼儿动手实践操作,建构经验
1.请幼儿选择刚才自己猜测的工具去试一试
2.幼儿探索操作;
3.试一试以后你们发现那种工具是最好用的呢 ?
三、让幼儿亲历体验和分享经验的学习过程
1.幼儿再次探索、操作
2.你们说哪两种工具合起来使用时最好用的,赶快把你们的发现记录下来
3.为什么漏斗是最好用的工具呢?
4.提升经验 , 增加难度
四、整理物品 文章
饮料教案6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