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松果》教案6篇

时间:
couple
分享
下载本文

写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控制教学节奏和课堂氛围,书写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掌握教学重点,下面是录取选题网小编为您分享的《采松果》教案6篇,感谢您的参阅。

《采松果》教案6篇

《采松果》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感受加减法计算与生活的联系。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初步体会加法的交换律。

4、经历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培养与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优美的动画,请你认真看,然后编一个好听的故事讲给大家听。(播放多媒体动画,最后定格为教材主题图画面。)

生:在茂密的森林里,松鼠妈妈正在教小松鼠学本领。你看,小松鼠跳跃、爬树、翻跟斗,学得多认真啊!松鼠妈妈说:“你不是最喜欢吃松果吗?咱们去采松果好不好?”“好啊,咱们比比看谁采得多。”小松鼠边说边向树上爬去。最后,松鼠妈妈采了25个松果,小松鼠只采了4个松果。 (教室里响起热烈的掌声,该生高兴地笑了。)

师:这么好听的故事,听完后你知道了什么?从中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1:我知道小松鼠是个爱劳动的好孩子。

生2:我知道了松鼠妈妈采的松果多,小松鼠采的松果少。

生3:妈妈采了25个松果,小松鼠采了4个松果。

生4:有2只松鼠。

生5:有两块数字牌和很多很多的大树。

(二)讨论探究

1.提出问题

师:大家能提出哪些问题呢?

生1:松鼠妈妈和小松鼠在说什么呢?

师:谁愿意帮他解决这个问题?

生2:妈妈说:“你真是妈妈的好孩子。”

生3:小松鼠说:“妈妈,我能帮你干活了。”

师:你对他们的回答满意吗?

(生1微笑点头。学生齐说:“满意。”)

生4:我的问题是:松鼠妈妈和小松鼠一共采了多少个松果?

生5:请问大家,松鼠妈妈比小松鼠多采了多少个?

生6:小松鼠比妈妈少采了多少个松果?

生7:我还有一个问题:小松鼠采的松果和妈妈相差多少个?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提出了这么多的数学问题。

(师将生4,生5,生6,生7的问题板书在黑板上。)

2.探索加法的计算方法

师:咱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一共采了多少个松果?”谁知道如何列出算式呢?

生:25+4=?(学生大部分已经能够说出结果。)

师:同学们真聪明!在小组内交流一下你是怎样算出结果的,暂时没有算出来的同学,可以借助手中的小棒、计数器等,也可以请求同组的同学来帮忙。(学生动手探究,互相讨论交流;教师巡视,适时参与引导。)

(学生汇报自己的计算方法。)

生1:我是拨计数器算出来的。先在十位上拨2个珠子,在个位上拨5个珠子,就是25,再在个位上拨4个珠子,个位上就有9个珠子,就是29。

生2:我摆小棒。我先摆上2捆,再摆上5根,就是25,然后再在5根旁边摆上4根,一共就是29根,也就是25+4=29。

生3:我是口算出来的。5+4=9,再加上20就是29。

生4:我也是口算出来的。看着25然后把4直接加到个位的5上,就是29了。

生5:我是列竖式计算出来的,是我妈妈教我的。(向大家展示自己的竖式。)

生6:我是口算出来的。反正我一看就知道25加4等于29。

师:同学们真聪明!能够想出这么多的算法。那么你觉得在计算时要提醒大家注意些什么呢?

生1:要看清每一位上的数字,不要弄错位置。

生2:要个位加个位,不要加到十位上。

生3:大家要认真计算,不要粗心。

师:刚才大家想到的这些算法:拨计数器、口算、摆小棒、列竖式,都是很好的计算方法。你觉得哪种方法最简单?

生1:我认为口算最简单。

生2:我也是认为口算简单,因为列竖式我还不是很会。

3.类推探究减法的计算方法

师:刚才通过我们大家的努力,解决了第一个问题,后面还有三个问题,同学们可以以小组为单位选择其中的一个问题,共同去解决。(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由选择并讨论解决问题。教师参与其中一个小组的活动,并随时注意其他小组的活动。)

师:请把你们小组的研究结果汇报给大家听。

组1:我们解决的问题是“松鼠妈妈比小松鼠多采了多少个”,我们的算式是25-4=21。直接用5-4=1,20再加上1就是21。

师:谁听懂他们组的意思了?能给大家解释一下吗?

生1:他们的意思是用5减4就足够减了,还剩下1,20根本用不着。所以25-4=21。

组2:我们解决的问题是“小松鼠比妈妈少采了多少个”,算式也是25-4=21,也是用口算得出来的。

组3:我们解决的是“小松鼠和妈妈相差多少个”这一问题,算式和口算方法与他们小组是一样的。

师: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三个说法不一样的问题,解决的方法却是一样的呢?

生1:因为都是在算松鼠妈妈和小松鼠差的个数。

生2:因为妈妈比小松鼠多的就是小松鼠比妈妈少的。

师:今天学习的计算与前面学习的有什么不同呢?

生:是两位数加、减一位数。

生:也可以是一位数加两位数。

生:只要会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就会计算今天学习的算式。

(三)巩固深化,应用新知

1.第1题(出示情境图)。

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你能独立解决这个问题吗?试试看。(学生独立读图,解决问题,全班交流。)

生:19-9=10(颗)。

2.第2题(出示情境图)。

师:比一比看谁最先算出大恐龙比小恐龙长多少米。

生:25-2=23(米)。

3.第3题:学生独立计算并在小组内交流。

4.第4题:想一想,填一填。

师:仔细观察每组中两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每一组的两个算式的得数是一样的。

生:我发现每组两个算式中加号两边的数交换了位置。

师:你能试着自己写出几组这样的算式吗?

学生积极举例:

(1)34+5=39,5+34=39;

(2)21+7=28,7+21=28;

(3)83+4=87,4+83=87;

(4)52+7=59,7+52=59;

师:如果不用你计算得数,你还能快速地举出类似这样的算式吗?

生1:47+68=,68+47=

生2:395+126=,126+395=

生3:1000+800=,800+1000=

(四)课堂总结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不但能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还能发现其中存在的规律。那么你认为这节课自己表现如何?

生1:这节课我发言特别积极。

生2:在小组内我算得最快。

生3:我觉得自己发言不是很积极,我会努力的。

师:小组成员之间互相评价一下。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进行评价。)

师:这节课,大家表现都非常好!能够做到认真思考,积极发言,有效合作。希望下一节课继续努力。

《采松果》教案篇2

设计思路:

我班幼儿通过前几周的一些学习活动,对秋天成熟的植物、水果以及一些动物等都产生了很大的兴趣。“小松鼠采松果”的音乐,旋律优美欢快,歌词有重复易理解。中班幼儿乐于在游戏中表现自己喜欢的角色,因此想让幼儿通过在唱唱跳跳、愉快轻松的游戏中大胆用肢体动作表现松鼠采松果的情景,来激发对演唱活动的兴趣。

活动共分为三个环节:第一环节的设计是欣赏感受,通过提问等感受歌曲旋律,理解歌词内容,为表现打下基础;二环节是鼓励幼儿大胆用肢体动作表现对歌曲的理解,用不同动作表现松鼠爬树、走路等;三环节在轻松的氛围中尝试游戏,将孩子对歌曲的理解再次提升。

活动目标:

1.歌曲内容,熟悉歌曲节奏,运用肢体动作表现小松鼠采松果的情境。

2.步了解音乐游戏的规则,并能在游戏中遵守。

活动准备:

歌曲:小松鼠采松果。

活动过程:

一、学唱歌曲。

1.歌曲《小松鼠采松果》

2.点讨论

(1)“跐溜,跐溜”是什么意思?想想小松鼠是怎么样爬树的?

(2)小松鼠最喜欢爬什么树?爬上树去干什么?

(3)小松鼠为什么要在秋天采松果?

3.着音乐学唱歌曲,初步掌握歌词与曲调,学会接着节奏整齐一致地演唱。

小结:小松鼠爬树的时候是跐溜跐溜的,它最喜欢的食物就是松果。

二、模仿动作

1.歌词内容模仿动作。

“跐溜,跐溜”——原地跳,双手模仿松鼠的前爪,想象小松鼠“跐溜”的爬树。

“我是小松鼠“——原地站起,起踵。

“噗噗噗噗爬上树”——拍手踏跳地行进。

“松树爷爷请给我一颗小松果”——立定,双手伸出。

2.握原地跳、起踵和踏跳行进等不同动作的要领,学一学,看谁更像小松鼠。

小结:表演的时候别忘了要原地跳、起踵和踏跳,三种动作是不一样的哦。

三、开展音乐游戏

(一)游戏方法

1.儿围成圈,双手放在身后扮作树爷爷。请各位幼儿扮松鼠站在圈中央,请大家闭上眼睛,教师将10颗松果任意放在10位“松树爷爷”的手里。

2.曲前奏时“松鼠”起立,随歌曲模仿松鼠的动作,“松树”一边起踵一边唱歌。

3.到“松树爷爷请给我一颗小松果”时,小松鼠站在一位“松树”前,伸出双手。

4.果“松树爷爷”手中有松果则把松果送给小松鼠,没有松果就和“松鼠”交换角色。

5.环播放音乐,游戏继续进行。

小结:表演的时候要听清楚歌词、节奏再表演,不要抢节拍。

(二)游戏规则

1.师放松果时,幼儿都闭上眼睛。

2.了小松鼠来采松果的时间外,“松树爷爷”的双手一直要放在身体后面。

小结:我们的小朋友在表演的时候真棒,都能遵守游戏规则。

《采松果》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能熟练演唱歌曲,用轻快的声音表现出歌曲欢快活泼的情趣。

2、体验与同伴一起玩《小松鼠采松果》游戏的乐趣。

3、使幼儿懂得歌曲的诙谐幽默之处。

4、能根据音乐的速度,变换动作速度。

活动准备:

自制ppt、松果道具若干、歌曲音带

活动过程:

一、初步感受歌曲旋律

1、ppt:秋天到了金黄色的树叶从树上飘下来,一片二片多美啊。

2、有只小动物来树林里玩,听,它来了

猜猜谁来了?为什么?(出示小松鼠)

二、理解、模仿歌词

1、小松鼠来树林干什么?

我们来学一学:刺溜、刺溜,我是小松鼠。刺溜、刺溜,找呀找松果。

2、听着音乐,我们来演一演吧

3、松树上有许多松果,怎么采呢?

听一听,歌里是怎么唱的? 噗噗噗噗,爬上树。

4、小松鼠是怎么爬树的?

原来小松鼠是从树底下爬到树顶上的。真棒。

5、小松鼠爬到了松树顶上采松果,要对松树爷爷有礼貌(立定,伸出双手)。松树爷爷,请你给我一颗小松果。

小松鼠采松果可不是件简单的事情,我们一起来练练本领吧。

三、游戏互动

1、练好了本领,我们一起来采松果。我先来演松树爷爷,你们来我这里采松果。

2、现在我们找个朋友,一个演小松鼠、一个演松树爷爷吧。(交换游戏)

3、这次松树爷爷要和小松鼠做个游戏,松树爷爷把松果藏在树叶里(老师演示将玩具藏在手心里,放在身后)。小松鼠猜对了就能得到松果。猜对了,两个朋友换一换玩。

4、天色不早了,小松鼠们真能干,找了这么多的松果。我们把松果放到篮子里,留着过冬时再吃吧。

《采松果》教案篇4

教学目标:

在《小松鼠采松果》的音乐中,理解歌曲内容,熟悉歌曲节奏,初步学唱歌曲。

知道有些动物在秋天就需要贮存粮食,为冬天过冬做准备。

教学准备:

(认知准备)认识小松鼠,知道小松鼠的习性以及爱吃的东西。

(材料准备)歌曲《小松鼠找松果》、媒体

教学过程:

一、 复习歌曲

1、《秋天》

秋天即是一个丰收、又是个金灿灿的季节。连小树叶也想要在这个美丽的秋天去玩一玩,来吧,让我们又好听的声音来唱唱秋天、唱唱树叶。

二、学唱歌曲

1、 音乐律动

这颗金黄色的树上住着一个可爱的小动物,它有着毛茸茸的大尾巴,爬起树来哧溜哧溜特别快,是谁呢?(松鼠)

小松鼠平时最爱做什么?它动起来是什么样的呢?(幼儿泛谈)

——(熟悉歌曲旋律)那请你们跟着音乐的节奏,用动作告诉我,你这只小松鼠这是在做什么吧?

2、欣赏歌曲《小松鼠找松果》

小松鼠爬到了大树上,到底准备做什么呢?和你们想得一样吗?让我们一起 仔细听听音乐中的歌词,它会告诉你答案。

第一遍——

重点讨论:“小松鼠爬上树去这是要去干嘛?”(找呀找松果)

“是不是所有的树都能找到松果呢?”(只有在松树爷爷的身上才能找到松鼠爱吃的松果,所以它说松树爷爷,请给我一颗小松果。)

小结:原来小松鼠,在找松果,它爬上了松树,请松树爷爷给他一颗小松果。

第二遍——

“歌曲里面还有一些有趣的声音,不知道你们发现了没?让我们再来听一遍音乐,听一听,小松鼠发出了哪些声音?”

重点讨论:“哧溜、哧溜”是什么意思?(就是小松鼠爬树得时候发出的声音,想想小松鼠爬树特别快、一下子,像箭一样就到达了树顶)

第三遍——(教师范唱、做动作)

“你们觉得这首歌曲好听吗?这是一首欢快的歌曲,它也有一个名字就叫作《小松鼠找松果》,我也想来唱一唱,感觉一下可爱的小松鼠,如果你和我一样喜欢,可以和我一起轻轻的唱唱

2、 幼儿学唱

“ 开始唱歌词前有一段音乐,这个叫作前奏,就是告诉我们要做好准备。荣老师会提醒你们哦。”

学唱歌曲,初步掌握歌词与曲调,学会接着前奏整齐一致的演唱。

三、动物过冬

小松鼠为什么要在秋天里采松果?还有哪些动物和小松鼠一样呢 ?(幼儿讲讲)

小结:因为有些动物在寒冷的冬天需要过冬、冬眠,所以他们要提前在秋天的时候贮备粮食。

《采松果》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退位不进位)的计算方法。

2掌握计算方法,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培养学生学习和应用数学的兴趣。

教学准备:

课件,小棒、计数器。

教学设计:

一、课前准备

考考你。师说数,生说数的组成。

二、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出示情境图,松鼠妈妈和小松鼠采松果,根据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三、解决问题,探究算法。

1.小松鼠和妈妈一共采了多少个松果?

25+4=29(个)

通过多媒体演示,学生摆小棒、拨计数器等过程,让学生体会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加法的算理。

练习:32+5= 5+74= 74+3=

2. 松鼠妈妈比小松鼠多采了多少个松果?(小松鼠比妈妈少采了多少个松果?)

25-4=21(个)

生经历动动手、动动脑,试着总结出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减法的算理。

练习:38-6= 77-3=

四、完成练习,巩固新知。

1.生独立完成课本52页第4题,集体纠错、订正。

机动作业:课本第1题、第3题。

五、课堂小结

畅谈本节课的收获。

板书设计:

采松果

一共采了多少个松果? 松鼠妈妈比小松鼠多采了多少个松果?

25+4=29(个) 25-4=21(个)

《采松果》教案篇6

教学内容:整十数连加连减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整十数加减整十数连加减的口算方法,进一步巩固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3.教育学生要用心计算。

教学重点:整十数加减整十数连加减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整十数加减整十数连加减的口算方法

教学用具: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2+1+43+1+59-2-3

30+6030+5040+50

90+1060-3090-10

80-2090-7030-20

二、学习新课:

1、学习连加

先计算:3+2+4

再计算:30+20+40

学生分小组讨论计算方法是什么?

讨论:整十数连加与10以内连加法的`异同

2、学习连减:

学生试做:80-20-30

学生汇报计算方法

(8个十减去2个十得6个十再减去3个十是一个十就是30)

三、巩固练习:

⑴.出示卡片后直接说得数

⑵.争夺红旗比赛

五、课堂作业:

20+50+107090-10-2020

20+60+108080-40-2010

40+10+209070-50-1060

六、板书设计:

采松果

20+50+107090-10-2020

20+60+108080-40-2010

40+10+209070-50-1060

3、

4、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学生学会两位数加一位数的不进位加法。

3、学生学会两位数减一位数的不退位减法。

教学重点:1、学生学会两位数加一位数的不进位加法。

2、使学生学会两位数减一位数的不退位减法。

教学难点:正确地口算

教学用具:小棒

教学过程:(一)复习检查:

30+6030+5040+5090+1060-3090-1080-2090-70

34是由()个十和()个一组成的。

79是由()个一和()个十组成的。

(二)新课学习:

5、投影出示挂图,观察图画,提出问题

大森林里松鼠妈妈采集25个松子,小松鼠采了4个松子,一共采了多少个?

25+4=29

205

6、请同学说一说你是怎么计算的?

7、小组活动,讨论算法

8、用小棒摆一摆,分别说一说摆的过程

9、根据图中已知条件,再提问题

妈妈比小松鼠多采集几个?小松鼠比妈妈少采几个?

25-4=21

205

(2)分组讨论,如何计算两位数减一位数

(3)集体归纳

(三)巩固练习

1、看图计算:

填上适当的数

2、直接写答案

32+542+784-475-3

75+264+372-238-3

3、下面每个()里可以填什么数?

10+30〉()20+()〈2525+()=25-()

板书设计:

被减数

46

96

28

36

减数

4

5

7

5

《采松果》教案6篇相关文章:

撒豆豆教案教案6篇

幼儿美术教案教案6篇

教案小班安全教案6篇

离骚教案教案参考6篇

离骚教案教案最新6篇

小班动物教案教案6篇

防拐骗教案小班教案6篇

小班教案认识上下教案6篇

空气教案教案参考6篇

绘本阅读教案教案6篇

《采松果》教案6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79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