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反映了教师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教师通过撰写教案可以有效利用教学时间,提高教学质量,下面是录取选题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小船幼儿教案5篇,感谢您的参阅。
小船幼儿教案篇1
活动由来及设计思路:
夏天到了,孩子们特别爱玩水的游戏,他们总喜欢把各种东西放到水里玩个不停。当他们把折的小船放到水中玩时,经常会有小船很快被水沾湿不能漂浮在水面上。于是,他们会在活动区中找各种各样的纸来叠小船,并把它们放到水中进行试验。为了让幼儿真正了解为什么有的小船能长时间漂在水面,而有的小船则迅速沉入水里,我设计了一系列活动。本活动通过创设“三只小船的吸水性”问题情境——幼儿猜想——亲自实验验证——科学记录——分享实验结果——经验迁移,必帮助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一方面,帮助幼儿了解由于纸吸水快慢能不同而导致小船下沉速度不同的科学现象;另一方面,启发幼儿利用已有的科学经验和科学知识更好地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活动目标:
1、通过试验了解不同质地的纸船在水中下沉速度的不同。
2、学习用语言描述自己的发现。
3、在实验验证和记录的过程中有分工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宣纸、报纸、纸折的小船若于只、水盆每组一个、托盘每组一个、记录笔每名幼儿一支、集体记录表格、小组记录表格。
2、经验准备:认识生活中常见的几种纸,并知道纸能够吸水。
重点、难点:
重点:能够认真观察纸吸水时的细微变化,并能用语言描述自己的发现。
难点:幼儿间合作观察及记录。
活动过程:
1、开始部分:激发幼儿兴趣,引发幼儿思考。
(1)由“三只小船的吸水性”问题情境,引发幼儿对“不同纸质吸水速度”现象的猜想。
教师:请你们看看桌子上有什么?
幼儿:小船。
教师:请你们看一看,摸一摸,三只小船都是用什么纸叠的?
幼儿:报纸、图画纸、宣纸。
教师:我们身边常见的`纸都会吸水,那这三只用纸折成的小船它们会吸水吗?
孩子们都毫不犹豫地回答“会”。
教师:小船吸水后会发生变化吗?怎样变化?
幼儿:烂了,下沉了,散了……
教师:那它们变化的速度一样吗?(大部分幼儿猜测不一样)
教师:那你们认为谁会第一个发生变化?谁会第二个发生变化,谁会第三个发生变化?
幼儿又纷纷猜测……
教师:如何才能证明谁的观点正确呢?
幼儿:用实验来验证,查资料……
教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准备了实验材料,一会儿就请小朋友,自己做实验验证一下。
(2)教师出示小组记录表,与幼儿共同讨论“如何记录自己的猜想”。
教师:怎样记录小船沉在水里的顺序?
幼儿:第一个沉画一个对勾,第二个沉画两个对勾,第三个沉画三个对勾。
(3)小组讨论并将猜想结果记录下来。
2、交代实验规则,培养幼儿合作意识。
每两名幼儿为一个小组,把三只小船同时放入水里,两个人一起进行观察,一个人当记录员,当发现小船有变化时,记录员要及时把结果记录下来。
3、幼儿分工合作,引导他们共同观察小船变化过程及探讨其原因。
(1)引导幼儿观察小船变化。
教师:你发现了什么?
幼儿:用宣纸叠的小船湿了。
教师:你怎样看出来它湿了?
幼儿:它一放到水里就湿了。它变颜色了。它有一条线,从这条线一点点湿的。
教师:它为什么会湿?
幼儿:因为它吸水了。
(2)启发幼儿思考小船材料不同是下沉速度不一样的原因。
教师:它们是同时吸水的吗?
幼儿:不是。
师:为什么不是?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幼儿:宣纸变色了,画画纸和报纸没变。
幼儿:你看,宣纸变软了,都沉下去了,画画纸和报纸还是硬的(幼儿从水里捞出湿透了的宣纸船)
教师:为什么宣纸都变软了,其他两种小船还是硬的呢?
幼儿:因为宣纸吸水多而且快,报纸和画画纸吸水慢。
4、实验结果分享。
出示各小组记录表,每组请一名幼儿说一说自己组实验的结果,手纸的吸水快慢不同导致各种纸折成的小船下沉快慢不同”这一关键点引导幼儿进行较深入的探究,教师思路清晰,提出的问题很有层次性和深入性,并在活动中始终围绕目标进行。
前期的猜想能够充分调动起幼儿验证的兴趣和积极性,幼儿表现得自然、积极、愉悦,体现出本班良好的教育常规。
材料都是教师预先准备的,封闭的材料限制了幼儿的探索机会,应当让幼儿搜集各种纸自己来叠小船,然后让幼儿互相比较验证;其次,猜想部分应当及时挖掘幼儿的想法,让幼儿再说一说猜想的理由。避免幼儿盲目猜测。
综合评析:
1、本活动的精彩之处在于教师对幼儿的支持,恰如一场“知时节”的“好雨”,恰到好处;教师的指导过程也好似一场“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细雨”,流人幼儿的心田,让幼儿在一种自然、轻松、适宜的状态中获得了“科学”的滋润和应有的发展。
(1)教师设计的活动目标明确,活动的层次性强。教师在活动中思路清楚,指导语启发性强,例如,教师先让幼儿猜测“三种船吸水的速度一样吗?”当大部分幼儿猜测不一样时,教师又进而追问:“你们认为谁会第一个发生变化?谁会第二个发生变化,谁会第三个发生变化?”这种层层递进启发式的提问贯穿于整个活动之中。
(2)活动的最后,教师利用本节活动的关键经验变成一个生活情境让幼儿自行迁移经验解决问题,这样不仅能够了解幼儿对关键经验是否掌握,而且使幼儿能够学以致用,将所获经验迁移到生活中,从而提高了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师小组合作反思活动应在关心和评价活动本身的相关要素之外,还需关注“反思问题的聚焦”和“对问题认识层面的提升与问题认识角度拓展”。
教师能够通过活动的目标、内容、组织策略、活动效果等方面反思活动的优点和不足,但反思活动由于没有“可以聚焦的问题”而显得不够深刻,教师合作反思时,可以针对教师个体感觉到的“活动中的不足”的一至两点生发问题深入地探讨。例如,针对教师个体提出的“在记录的过程中幼儿间的合作意识不强,部分组幼儿记录没有商讨达成一致;在分享环节忽略了小组的合作”这一不足,可以聚焦并生发以下系列问题:“活动中为什么会出现幼儿的合作意识不强?(问题)——如何调整教师的指导行为才能增强幼儿的合作性?(改进策略)——幼儿之间的合作行为本身又将会对科学探究活动的进程产生哪些积极的影响?(实际效用)——科学活动中哪些探究环节最需要幼儿之问的合作?(规律性拓展)”等问题做深入的思考、讨论和探析。这样,反思活动才能够切实地帮助教师认识教育活动的内在规律,提高实践性智慧水平。
小船幼儿教案篇2
目标:
1、在议议、听听、说说的基础上,理解什么是“合适的船”,并积极展开想象,为不同的小动物找“合适的船”。
2、感受动物之间相互关爱、团结友好的美好情感。
准备:背景图片、插入教具、录音故事
活动流程:
过程:
一、自由想象。
1、交代故事开始部分,把幼儿引入故事特定情景。
(1)你们知道海龟吗?它住在哪里?
(2)海龟爷爷要过生日了,谁会去祝贺它的生日呢?
2、议论、交流。
(1)出示故事中的角色:有哪些动物要去祝贺海龟爷爷的生日?它们带了什么礼物?
(2)出示故事中的小船,讨论交流,为不同的小动物找“合适的船”。小动物会坐什么“船”去祝贺呢?
二、议论理解。
1、演示教具,欣赏故事至“海龟爷爷高兴的不停地大声招呼”。
2、听后设问:动物乘坐的是什么“船”?
1、听录音故事完整欣赏,听讲:
(1)小船是怎么来到海龟爷爷身边的?
(2)故事的最后又有一只什么“船”?
三、迁移
今天海龟爷爷也邀请我们去参加它的生日庆祝会,你会怎么去呢?
评析:
在目标的定位上凸现了主题:小动物坐不同的船送礼物去给海龟爷爷过生日,“选择合适的船”可以引发幼儿的思维,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渗透了动物间的关爱的情感活动的过程凸现了教育价值,传统的教学方法只是倾听、讲述,现在在为小动物寻找合适的船只中激活了幼儿的思维,培养幼儿观察的能力,引发幼儿大胆地讲述的愿望,做到了想说结合。创设了问题情景,促使关键问题的生成。例如:大白鹅的预设使幼儿生成了“需要船”这个问题,教师顺应孩子的思维,促使孩子自己思维。刻意更改故事,自然生成情境。
1、蜗牛的出现引起思考:每个动物都需要船吗?
2、有的动物没带礼物,引起孩子的思维,引出生日的祝福并不仅限与送礼品。
小船幼儿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享受听故事的乐趣。
2、培养幼儿的发散思维及思考能力。
活动准备:
课件、纸笔、蓝色腊光纸。
活动过程:
1、猜谜语引起幼儿兴趣:
不着地,不腾空,高高一座楼,造在水当中。
2、谈话引出课题:
(1)你见过什么样的小船?
(2)海龟爷爷过生日,小动物们都有自己独特的小船,你们想知道是什么样子的吗?
3、欣赏故事《小船悠悠》。
4、提问:
(1)哪些小动物?
(2)它们做的什么小船?
5、第二遍欣赏故事。
6、提问:如果你是小动物,你会做什么小船?
7、幼儿动手绘画,贴在大图画纸上。
8、给作品取名字。
9、小朋友手拉手做小船出活动室。
小船幼儿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感知纸的吸水性不同与纸船沉浮速度之间的关系。
2、积极参加探索活动,仔细观察并正确记录观察结果。
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确记录三种不同材质小船水中的沉浮速度。
难点:感知指的吸水性与只穿沉浮速度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1、事先请幼儿用普通白纸、报纸、蜡光纸折成小船(每个幼儿选一种纸,折一条船);活动记录单三人一张,铅笔三人一只。
2、儿歌《小船》
3、倒入水的小盆三人一个,上面三种材料的纸片若干。
教学过程:
一、儿歌导入本次活动的主题。
师:小船漂啊漂,一起漂到小溪里;
小木船游啊游,一起游到江河里;
小木船开啊开,一起开到海洋里。
师:刚才老师的儿歌里说的是谁在漂啊漂,游呀游呀?
幼:小木船
二、认识不同种类的纸船,猜想结果。
1、认识不同种类的船:
师:除了儿歌里的小木船外,你还知道有什么船吗?
师:是啊,有些穿是用钢铁做的,有的是用水泥做的,还有的是用木头做的,开起来稳稳的,很安全。
2、出示纸船
师:老师这路也有三艘小船,看看他们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幼:白纸、报纸、蜡光纸
师:我们把这些纸折成小船放进水里,会发生什么呢?我请孩子们来猜一猜哪艘船会最先沉到水里?哪艘穿会最后沉下去?(请2-3名幼儿猜测,老师将猜测结果填写在事先准备的表格上)
师:小朋友们猜的都不一样,那我们请记录表来帮忙,以三人为一组,把你们小组的猜想记录在?标记的后面,第一个沉下去的,画上"一个点",第二个沉下去的.,画上"两个点",第三个沉下去的,画上"三个点"。
3、请三人一组的幼儿交流自己的猜测情况
实验结果。
三、实验并记录
1、教师讲解和师范实验操作(事先已请幼儿折好小船)
t:我们猜的对不对呢?还是通过实验来证明吧。
t:老师这里有一盆水,一只手拿住两只船靠在一起的边,另一只手拿一只船,心里轻轻地数"1、2、3",然后把小船轻轻地、平稳地放进去,然后用小眼睛仔细观察,看看到底是是谁第一个沉下去,谁最后一个沉下去,并且把你看到的结果记录在"○"后面,第一个沉下去的,画上"一个点",第二个沉下去的,画上"两个点",第三个沉下去的,画上"三个点"。
2、每组选一个小组长,请他将小组的三种纸船放入水中,观察并记录结果
t:老师也给小朋友准备了小盆子,用刚才老师的方法,一只手拿住两只船靠在一起的边,另一只手拿一只船,心里轻轻地数"1、2、3",然后把小船轻轻地、平稳地放进去,放完后小手不去碰,小眼睛仔细观察,记录观察结果。
3、请幼儿说说实验结果
4、探索原因,感知纸的吸水性不同与纸船沉浮速度间的关系
(1)t:同样是小船,为什么有的沉的快,有的沉的慢呢?
(2)"吸水性"实验:教师使用投影仪展示实验过程:出示是那种纸和滴管,分别滴在塑料纸上,引导幼儿观察吸水速度,并与自己的实验结果相对应,寻找答案。
t:哪张纸吸水最慢?(蜡光纸)
哪张纸吸水快一些?(报纸)
哪张纸吸水最快?(报纸)
小结:原来不同的纸吸水的速度是不一样的,谁吸水快,船就沉的快。
活动反思:
教师设计的活动目标明确,活动的层次性强。教师对幼儿的支持,恰如一场“知时节”的“好雨”,恰到好处;教师的指导过程也好似一场“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细雨”,流人幼儿的心田,让幼儿在一种自然、轻松、适宜的状态中获得了“科学”的滋润和应有的发展。使幼儿能够学以致用,将所获经验迁移到生活中,从而提高了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船幼儿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在故事情境中,巩固各种数数方法,初步积累相关的顺序和倒序的经验。
2、发展幼儿思维的准确性,激发幼儿参与数活动的兴趣。
3、培养幼儿大胆发言,说完整话的好习惯。
4、知道小船悠悠中象声词运用的`趣味性。
活动准备:
ppt、音乐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今天是海龟爷爷的生日,小海龟也去给爷爷过生日,路上他遇到了哪些小动物?
二、不同的数数方法
(一)小灰鼠的西瓜船
小海龟看见了什么?有几个小灰鼠?他们送了什么礼物?
(二)小刺猬的树枝小船
1、猜谜语:个子虽不大,浑身是武器,见敌缩成团,钢针当武器。
2、树枝小船上有几只小刺猬?
(三)小松树的草帽船
草帽船上站着谁?数数有几个?
(四)小猫的靴子船
1、靴子船的船头站着几个小猫?猜猜靴子里还藏着几个小猫?
2、我们请小猫出来。大家一起接着往下数。
(五)小狗的孔罐头船
1、谁的船开来了?你从哪里看出是小狗的船?
2、数数船上有几个小狗?
(六)小猴的桃树船
1、谁给海龟爷爷送来了好吃的寿桃,祝爷爷生日快乐?
2、小猴子们都在哪里,数数有几个?
三、顺序的倒序
1、小海龟去给爷爷过生日的路上,先遇到了谁?后遇到了谁?最后遇到了谁?
2、想一想:乘船的小动物谁离海龟爷爷的家最近,第一个到,接下来到爷爷家的是谁?最后一个到的是谁?
四、大家一起唱生日歌给海龟爷爷过生日。
小船幼儿教案5篇相关文章:
★ 幼儿艺术教案5篇
★ 冰雪幼儿教案5篇
★ 幼儿详细教案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