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十二年级音乐教案6篇

时间:
Animai
分享
下载本文

教案是教师对教学过程进行预设和安排的一种方式,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教案的编写需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下面是录取选题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对十二年级音乐教案6篇,感谢您的参阅。

对十二年级音乐教案6篇

对十二年级音乐教案篇1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学习歌曲《小毛驴》,掌握歌曲中的十六分音符节奏。

2、能力目标:学会用欢快、幽默的情绪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小毛驴》,能用轻快、诙谐、风趣的声音表现我骑驴赶集的有趣情景,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乐趣,培养学生感知美、创造美、表现美的能力。

3、情感目标:在聆听音乐中,尝试用动作表达自己想象中的动物形象,用动作表现歌曲所表现的动物形象,从音乐中感受动物可爱的形象。

教学重点:学会用欢快、幽默的情绪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小毛驴》

教学难点:引导掌握歌曲中的十六分音符的节奏以及吐准字音

教学准备:电子琴、课件、音乐果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渲染气氛

1、律动激趣。播放音乐《大风车》,师生律动。

?设计意图:以游动画城为主题线索拉开有序的音乐课堂,建立良好的音乐氛围,律动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2、训练节奏。播放课件,出现一扇大门,门上有一首节奏。

x x x x x x | x x x x | x - ||

咕噜噜噜 噜 请 把 门 打 开 吧 !

?设计意图:以“打开动画城的大门”为学习动机,激发学生学会暗号的欲望,进行节奏训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前把难点解决。】

二、听唱结合,教授新歌

1、初识旋律

出示课件,让学生玩“摘音乐果”游戏。

⑴动画城小主人:hi!小朋友们好!我是动画城的小主人snina。欢迎你们来到动画城。今天,我将会和小朋友们一起度过愉快的一天,首先请小朋友们玩一个摘音乐果的游戏。

⑵老师示范摘音乐果。

⑶请学生摘音乐果。

⑷老师弹奏旋律,让学生唱出旋律。

⑸老师按《小毛驴》歌谱顺序弹奏,请学生排列。

?设计意图:通过孩子们喜欢的游戏形式,让学生掌握歌谱的练习,为后面学习歌曲作好铺垫。】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学习歌曲《小毛驴》,掌握歌曲中的十六分音符节奏。

2、能力目标:学会用欢快、幽默的情绪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小毛驴》,能用轻快、诙谐、风趣的声音表现我骑驴赶集的有趣情景,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乐趣,培养学生感知美、创造美、表现美的能力。

3、情感目标:在聆听音乐中,尝试用动作表达自己想象中的动物形象,用动作表现歌曲所表现的动物形象,从音乐中感受动物可爱的形象。

教学重点:学会用欢快、幽默的情绪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小毛驴》

教学难点:引导掌握歌曲中的十六分音符的节奏以及吐准字音

教学准备:电子琴、课件、音乐果

教学过程:

1、旋律接龙

⑴、分组接龙唱旋律。

⑵、用“啦”(或其他字)演唱旋律。学生用啦字哼唱歌曲旋律。

?设计意图:通过接龙唱记住歌谱,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歌曲。】

欣赏歌曲

动画城小主人:同学们刚才表现都不错哦!现在我们玩第二个游戏,就是学唱一首动听的歌。

2、课件播放歌曲《小毛驴》,欣赏歌曲,请同学们议一议,歌曲里讲了怎样一件有趣的事?

⑵讨论:请学生说说讲了怎样一件有趣的故事。

3、范唱歌曲

让学生边听边用手拍打节奏念歌词。

4、理解歌曲

配节奏朗诵歌词,感受小毛驴行走的节奏。请一部分同学朗读歌词,一部分同学用手拍打节奏模仿小毛驴行走的节奏声。

5、听唱歌曲

引导学生进行边唱边拍打节奏的练习。

6、研唱歌曲

⑴、边听歌曲边拍手感受歌曲节奏的行走特点。

⑵、让学生轻声跟老师唱后讨论歌曲的处理方法,启发学生根据故事的情节来处理歌曲演唱的速度。

7、巩固歌曲

鼓励学生个人试唱、挑战式试唱等。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学习歌曲《小毛驴》,掌握歌曲中的十六分音符节奏。

2、能力目标:学会用欢快、幽默的情绪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小毛驴》,能用轻快、诙谐、风趣的声音表现我骑驴赶集的有趣情景,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乐趣,培养学生感知美、创造美、表现美的能力。

3、情感目标:在聆听音乐中,尝试用动作表达自己想象中的动物形象,用动作表现歌曲所表现的动物形象,从音乐中感受动物可爱的形象。

教学重点:学会用欢快、幽默的情绪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小毛驴》

教学难点:引导掌握歌曲中的十六分音符的节奏以及吐准字音

教学准备:电子琴、课件、音乐果

教学过程:

一、创编动作,体验乐趣

1、激发学生创编愿望。

动画城小主人:同学们刚才学会了这首动听的歌,现在请你们为这首歌创编优美的舞蹈吧。

2、学生分组创编动作。

3、分组展示创编动作。

4、学生自由发表评价。

5、观看录像欣赏舞蹈。

二、小结全课,律动下课

1、老师小结。

2、全体表演,结束本课。

对十二年级音乐教案篇2

教学目标:

一、通过听《龟兔赛跑》《金孔雀轻轻跳》、《大鹿》,从音乐中感受所描绘的动物形象,理解本课主题——美丽的动物

二、能采用不同的情感演唱歌曲,学习并表演傣族舞蹈动作。懂得团结友爱、助人为乐的道理。

三、积极与同学合作编创一定的情境,表现歌曲的内容及自己的想象。

教学重难点:

从音乐中感受所描绘的动物形象,理解本课主题——美丽的动物

教学课时:3课时

第一课时

内容:表演《金孔雀轻轻跳》

1、用听唱法学习歌曲。

2、结合傣家风景及傣族小姑娘的图片导入新歌的学习。

3、学几个傣族舞的动作,让学生自由编创。

4、歌曲会唱后便练习打击乐的伴奏。

5、听录音敲击打击乐。

6、一部分学生唱歌,一部分学生用打击乐伴奏。

第二课时

内容:聆听《龟兔赛跑》

1、初听前向学生讲龟兔赛跑的故事,可以让学生讲。

听辨大管、单簧管的音乐,想象哪个可以代表龟,哪个可以代表兔?

问:说一说龟的音乐,兔的音乐各有什么特点?在课本上的方格中涂颜色或线条。

2、初听全曲。

提示:用动作表现龟和兔的故事。全体同学分角色,还有两个啦啦队。

问:听了音乐,你喜欢乌龟还是喜欢兔子?为什么?按小兔和龟的行走特点为沿途的节奏涂颜色,把小兔的节奏数一数有多少?龟的节奏有多少?

3、分别读一读、拍一拍龟和兔的节奏。

第三课时

内容:表演《大鹿》

1.用听唱法学会歌曲。听唱前,让学生听着歌曲的录音拍着手轻读歌曲。

2.歌曲演唱时注意,第一部分要唱得短促、跳跃、力度适当控制。第二部分力度稍强。情绪饱满,表现出团结起来力量大的精神面貌。

3.分角色表演。

4.全体学生在歌唱、表演的音乐创作实践中感受到愉悦。

对十二年级音乐教案篇3

目的要求:

一、通过听《在北京的金山上》、《雪莲献北京》,唱《多么快乐,多么幸福》、《我的家在日喀则》,体验感受藏族民族歌声中高亢嘹亮和欢乐活泼的不同音乐特点。学习藏族舞蹈的动作,用身体的动作感受藏族音乐。

二、能够听着鼓声走和停,锻炼自己的节奏和内心听觉及动作的反映与控制能力。

三、能准确地、有感情地用打击为歌曲伴奏。

教学重难点:体验感受藏族民族歌声中高亢嘹亮和欢乐活泼的不同音乐特点。学习藏族舞蹈的动作,用身体的动作感受藏族音乐。

教学时数: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表演《多么快乐,多么幸福》

1、结合介绍藏族的服饰、风俗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用高兴的心情、连贯的饿声音延长歌曲,尤其是衬词“查拉羊卓拉”,用微笑的感觉去唱,既连贯,又要唱足、唱满时值。

3、尝试学跳藏舞的两个动作:踢踏步和三步一靠。

4、选编两个动作,边唱歌边舞,感受藏族人民边歌边舞的气氛。

第二课时

聆听《在北京的金山上》

1、初听音乐,可让学生随着音乐轻轻地拍着手。

2、复听时自编动作,随着音乐跳舞。用动作表达对音乐的.感受。

a、做游戏前,教师应将走、跑、停的图形谱板书在黑板上,或讲清区分的办法。

b、学生听教师的鼓声走或跑,鼓声响起之前,教师要给速度,如;一二一起。鼓声停,学生心里数一、二、三、四,再听着鼓响声去做走或跑。

c、学生可在作为过道进行,可一组一圈,也可以形成例外两圈,行走的方向相反,培养学生的自控,不受他人影响的能力。例外圈比一比,看哪一组同学的动作准确率高。

d、在游戏过程中,出现错误的同学要表演节目。

第三课时

表演《我的家在日喀则》

1、结合地理知识简单介绍日喀则。

2、用听唱法学唱歌曲。演唱时情绪饱满,声音要轻快,不要拖拉。

3、学会歌曲后,学生自选乐器为歌曲伴奏。(想一想:三种乐器怎样敲击声音与唱歌合起来效果最好?)

4、分组伴奏,看哪一组合作得最好。

第四课时

聆听《雪莲献北京》

1、初听歌曲(听了这首歌,你的心情是怎样的?歌中唱出了哪些内容?

2、复听歌曲(如果用动作表演,你选择哪一种?引导学生看图思考,选一种动作边听边跳。

对十二年级音乐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学习第四段,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在剥削制度下,穷人孩子的悲惨命运,体会当时波兰社会的黑暗。

教学重点和难点:

学会读懂句子含着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深情读题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已经了解到了什么?

3、小提琴的乐声的确十分美妙呀!所以在学习第三段时,有一个句子强烈地表达了扬科对小提琴的愿望?(出示:要是能有一把小提琴,扬科真愿意用自己的一切去交换。只要让他摸一摸,哪怕只摸一下,他也够满意的了。)让我们一起深情地再读一遍!

4、老师过渡:课文就是围绕着这一个伏笔逐步推向了__。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的四段。

二、学习第四段;

1、教师范读:请同学们把书打开,先听老师朗读第四大段,同学们细细地听,从中你有什么感受?

2、反馈:听了这一遍朗读,你有什么感受?(板书:渴望小提琴 热爱音乐)

3、教师小结:同学们,在这里我们再一次感受到了扬科对小提琴的万分渴望,对音乐的无比热爱之情。那么课文这个部分哪些词句写出了扬科的这种感情呢?这些句子又是怎么写的?你是怎么体会的呢?下面就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第四大段,用读书符号划出有关的词句,联系上下文体会一下!

4、交流反馈;

重点理解:

他望了很久很久,他怕,他不敢动,但是有一股无法抗拒的力量在推着他往前走,推着他那柔弱的、瘦小的身子悄悄地向着门口移动。

1、“望了很久很久”体现他又爱又怕的矛盾

2、从矛盾中发现:对音乐的热爱、对小提琴强烈的热情,那种如饥似渴的愿望所产生的精神力量最终战胜了害怕与恐惧,压倒了一切。(怕、不敢动与往前走、悄悄移动)

3、朗读指导 在草堆后面,他像在自己的家里一样自在,可是在这儿,他觉得自己好像是闯进了笼子的小动物。

4、“这儿”指食具间,对于扬科来说是不允许进入的。

5、“好像是闯进了笼子的小动物”指来到了一个可怕的、不自由的地方。对比中发现扬科的可怜与害怕。

6、朗读指导 扬科跪在小提琴前面,抬起头,望着心爱的小提琴。

7、什么时候用“跪”?这里用“跪”看出什么?(把小提琴当成了神圣之物)

8、小练笔:扬科多么想把心里的话告诉小提琴,他( )地说:“小提琴呀,小提琴……”

9、交流小练笔

10、朗读指导 过了一会儿,黑暗里发出了一下轻微的凄惨的响声,扬科不小心触动了琴弦。

11、琴声怎么会是凄惨的?(当时的心情,心里害怕、紧张)

12、朗读指导

13、下面让我们一起用朗读有感情地把第四大段朗读一遍,感受这种复杂的情感。 齐读第四大段!

三、结课存疑

这个充满着音乐才能的可怜的孩子的结局究竟怎么样了呢?我下节课再来学习。

对十二年级音乐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乒乓变奏曲》《溜冰圆舞曲》,体验二拍子和三拍子的不同,并能用合乐、协调的身体加以表现。感受、体验《乒乓变奏曲》主题的变化,能用变化的动作随乐律动。

2.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感受运动与游戏的快乐,增进对校园生活的喜爱和同学间的感情。

重点:养成聆听的习惯

难点:感受《乒乓变奏曲》主题的变化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师生问好

三、欣赏《乒乓变奏曲》

1.提问导入。

2.播放乐曲,知道演奏的乐器是木琴。

3.再次欣赏,提问:乐曲分为几个部分?

后面和前面比有什么不同?

4.播放乐曲,学生随乐拍手。

5.完整的聆听。

四、成长的足迹

1.模仿老师的.节奏(四分八分音符组成的节奏)拍一拍。

2.旋律模唱《儿童在游戏》。

3.引导学生说说自己喜欢的球类。

4.用一~~~~就~~~~说说它的特点。

5.教师示范编创演唱。

6.学生模仿编一编

7.开展编创展示。

8.集体评议。

五、欣赏《溜冰圆舞曲》

1.播放溜冰的视频。

2.模仿溜冰的动作。

3.播放乐曲,学生随音乐做一做。

4.点出乐曲名称。

5.学生随音乐再次表演。

六、课堂小结。

对十二年级音乐教案篇6

教学内容

1、欣赏《布老虎》(管弦乐合奏)

2、欣赏《舞龙》(民族打击乐合奏)

教学目标:

1、能分辨并用自己的方式表示《布老虎》三个乐段。

2、感受并说出乐曲两个主题的情绪,随音乐用动作模仿表演布老虎的形象。

3、感受《舞龙》欢快、热烈的情绪。

4、学生编创简单的《舞龙》节奏并随音乐表演(打击乐器演奏、动作)。

教学过程

1、导入欣赏《布老虎》

教师出示布老虎实物或图片,请学生说一说布老虎的形状等特点,然后提示学生聆听音乐时,应重点感受音乐所塑造的布老虎的不同形象。

2、初听乐曲

(1)完整聆听乐曲。

(2)学生说一说初步的感受。

3、分段欣赏

(1)欣赏第一乐段。

①聆听第一乐段,学生感受音乐情绪。

②第二次聆听,学生联想布老虎的神态,为主题命名为“威武”主题。

③学生用“梆”随音乐模唱主题,用较为“浑厚“的声音,表现布老虎威严的样子。

④第三次聆听,学生用动作随音乐模仿。

(2)欣赏第二乐段。

①聆听第二乐段,学生感受音乐情绪。

②第二次聆听,学生联想布老虎的神态,为主题命名为“温顺“主题。

③用“噜”随音乐模唱主题,用较为柔美的声音表现布老虎温顺的样子。

④第三次聆听,学生用动作随音乐模仿。

(3)欣赏第三乐段。

①聆听第三乐段,请学生说说听出了哪段旋律。

②教师总结:在这个乐段里,出现了“威武”和“温顺”两个主题,而且这两个主题交织在一起表现布老虎不同的音乐形象。

③复听第三乐段,用图示表示老虎两个主题的进行。

4完整欣赏

(1)完整欣赏乐曲,学生分辨三个不同的乐段。

(2)学生感受乐曲的音乐形象。

5、导入欣赏《舞龙》

(1)我国民间有许多传统的艺术形式。有一种我们在节日里经常看到的“舞龙”,也是我国民间的一种习俗,在节日里人们常用舞龙的方式来欢庆节日。

(2)教师播放视频,介绍舞龙。

6、聆听全曲

(1)聆听乐曲,教师提示学生注意乐曲中了哪几件打击乐器。

(2)教师总结:这是一首以锣、鼓、镲等打击乐器为主演奏的乐曲,同时加进了吹奏乐器,为乐曲增加了热烈的气氛。

7、复听乐曲

(1)请同学们分辨主,听出了什么样的节奏?教师可提示第一课《花蛤蟆》中的几种节奏。

(2)教师总结:乐曲的节奏非常复杂,有几种经常出现的节奏,如“xx”“xxxxx”“xxx”“x。xxxxo”。

8、编创《舞龙》

(1)师生根据乐曲中的节奏,合作编创自己的打击乐合奏《舞龙》。

(2)学生演奏师生合作编创的节奏。可分组演奏一种节奏,也可全体一起演奏。用自制的打击乐器演奏:水桶代替大鼓,用鼓棰或手掌敲击;桌子代替小堂鼓,用筷子敲击;铁制铅笔盒或铁盒代替小镲,用小棍敲击;用拍手代替大锣。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整理的7篇《小学二年级音乐教案》,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更多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差异网。

对十二年级音乐教案6篇相关文章:

十二月大班工作计划6篇

教师十二月份工作总结6篇

幼儿园中班十二月工作计划6篇

森林音乐家大班音乐教案6篇

森林音乐会小班音乐教案6篇

小学音乐萧教案教案推荐6篇

音乐教案高中教案6篇

小学音乐萧教案教案最新6篇

幼儿园音乐教案柳树姑娘教案6篇

大班教案三只猴子音乐教案6篇

对十二年级音乐教案6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614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