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股定理教案8篇

时间:
Mute
分享
下载本文

一篇实用的教案是能够更好地帮助老师知晓学生的知识掌握水平的,教案的撰写过程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和安排教学内容,以下是录取选题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勾股定理教案8篇,供大家参考。

勾股定理教案8篇

勾股定理教案篇1

学习目标

1、通过拼图,用面积的方法说明勾股定理的正确性.

2.探索勾股定理的过程,发展合情推理的能力,体会数型结合的思想。

重点难点

或学习建议学习重点:用面积的方法说明勾股定理的正确.

学习难点:勾股定理的应用.

学习过程教师

二次备课栏

自学准备与知识导学:

这是1955年希腊为纪念一位数学家曾经发行的邮票。

邮票上的图案是根据一个著名的数学定理设计的。

学习交流与问题研讨:

1、探索

问题:分别以图中的直角三角形三边为边向三角形外

作正方形,小方格的面积看做1,求这三个正方形的面积?

s正方形bced=s正方形acfg=s正方形abhi=

发现:

2、实验

在下面的方格纸上,任意画几个顶点都在格点上的三角形;并分别以这个三角形的各边为一边向三角形外做正方形并计算出正方形的面积。

请完成下表:

s正方形bceds正方形acfgs正方形abhis正方形bced、s正方形acfg、s正方形abhi的关系

112

145

41620

91625

发现:

如何用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来表示这个结论?

这个结论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勾股定理:

如图:我国古代把直角三角形中,较短的直角边叫做“勾”,较长的直角边叫做“股”,斜边叫做“弦”,所以勾股定理可表示为:弦股还可以表示为:或勾

练习检测与拓展延伸:

练习1、求下列直角三角形中未知边的长

练习2、下列各图中所示的线段的长度或正方形的面积为多少。

(注:下列各图中的三角形均为直角三角形)

例1、如图,在四边形中,∠,∠,,求.

检测:

1、在rt△abc中,∠c=90°(1)若a=5,b=12,则c=________;

(2)b=8,c=17,则s△abc=________。

2、在rt△abc中,∠c=90,周长为60,斜边与一条直角边之比为13∶5,则这个三角形三边长分别是()

a、5、4、3、;b、13、12、5;c、10、8、6;d、26、24、10

3、若等腰三角形中相等的两边长为10cm,第三边长为16cm,那么第三边上的高为()

a.12cmb.10cmc.8cmd.6cm

4、要登上8m高的建筑物,为了安全需要,需使梯子底端离建筑物6m,至少需要多长的梯子?(画出示意图)

5、飞机在空中水平飞行,某一时刻刚好飞到一个男孩头顶正上方4千米处,过了20秒,飞机距离这个男孩5千米,飞机每小时飞行多少千米?

课后反思或经验总结:

1、什么叫勾股定理;

2、什么样的三角形的三边满足勾股定理;

3、用勾股定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勾股定理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灵活应用勾股定理及逆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2.进一步加深性质定理与判定定理之间关系的认识。

重难点

1.重点:灵活应用勾股定理及逆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2.难点:灵活应用勾股定理及逆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一、自主学习

1、若三角形的三边是 ⑴1、、2; ⑵; ⑶32,42,52⑷9,40,41;

⑸(m+n)2-1,2(m+n),(m+n)2+1;则构成的是直角三角形的有( )

a.2个 b.3个?????C.4个??????D.5个

2、已知:在△abc中,∠a、∠b、∠c的对边分别是a、b、c,分别为下列长度,判断该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并指出那一个角是直角?

⑴a=9,b=41,c=40; ⑵a=15,b=16,c=6; ⑶a=2,b=,c=4;

二、交流展示

例1(p33例2)某港口p位于东西方向的海岸线上.“远航”号、“海天”号轮船同时离开港口,各自沿一固定方向航行,“远航”号每小时航行16海里,“海天”号每小时航行12海里,它们离开港口一个半小时后分别位于q、r处,并相距30海里. 如果知道“远航”号沿东北方向航行,能知道“海天”号沿哪个方向航行吗?

分析:⑴了解方位角,及方位名词;⑵依题意画出图形;⑶依题意可求pr,pq,qr;

⑷根据勾股定理 的逆定理,求∠qpr;⑸求∠rpn。

小结:让学生养成“已知三边求角,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意识。

例2、一根30米长的细绳折成3段,围成一个三角形,其中一条边的长度比较短边长7米,比较长边短1米,请你试判断这个三角形的形状。

分析:⑴若判断三角形的形状,先求三角形的三边长;

⑵设未知数列方程,求出三角形的三边长;

⑶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断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

三、合作探究

例3.如图,小明的爸爸在鱼池边开了一块四边形土地种了一些蔬菜,爸爸让小明计算一下土地的面积,以便计算一下产量。小明找了一卷米尺,测得ab=4米,bc=3米,cd=13米,da=12米,又已知∠b=90°。

四、达标测试

1.一根24米绳子,折成三边为三个连续偶数的三角形,则三边长分别为,此三角形的形状为。

2.小强在操场上向东走80m后,又走了60m,再走100m回到原地。小强在操场上向东走了80m后,又走60m的方向是。

3.一根12米的电线杆ab,用铁丝ac、ad固定,现已知用去铁丝ac=15米,ad=13米,又测得地面上b、c两点之间距离是9米,b、d两点之间距离是5米,

则电线杆和地面是否垂直,为什么?

4.如图,在我国沿海有一艘不明国籍的轮船进入我国海域,我海军甲、乙两艘巡逻艇立即从相距13海里的a、b两个基地前去拦截,六分钟后同时到达c地将其拦截。已知甲巡逻艇每小时航行120海里,乙巡逻艇每小时航行50海里,航向为北偏西40°,问:甲巡逻艇的航向?

五、教学反思

勾股定理教案篇3

一、学生知识状况分析

本节将利用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解决一些具体的实际问题,其中需要学生了解空间图形、对一些空间图形进行展开、折叠等活动。学生在学习七年级上第一章时对生活中的立体图形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并从事过相应的实践活动,因而学生已经具备解决本课问题所需的知识基础和活动经验基础。

二、教学任务分析

本节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北师大版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第一章《勾股定理》第3节。具体内容是运用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当然,在这些具体问题的解决过程中,需要经历几何图形的抽象过程,需要借助观察、操作等实践活动,这些都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和应用意识;一些探究活动具体一定的难度,需要学生相互间的合作交流,有助于发展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通过观察图形,探索图形间的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在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渗透数学建模的思想.

3.在利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学习的实用性.

利用数学中的建模思想构造直角三角形,利用勾股定理及逆定理,解决实际问题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四、教法学法

1.教学方法

引导—探究—归纳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初二学生,他们的参与意识教强,思维活跃,为了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力求以下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引导:

(1)从创设问题情景入手,通过知识再现,孕育教学过程;

(2)从学生活动出发,顺势教学过程;

(3)利用探索研究手段,通过思维深入,领悟教学过程.

2.课前准备

教具:教材、电脑、多媒体课件.

学具:用矩形纸片做成的圆柱、剪刀、教材、笔记本、课堂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分析

本节课设计了七个环节.第一环节:情境引入;第二环节:合作探究;第三环节:做一做;第四环节:小试牛刀;第五环节:举一反三;第六环节:交流小结;第七环节:布置作业.

1.3勾股定理的应用:课后练习

一、问题引入:

1、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________等于________。如果用a,b和c表示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和斜边,那么________。

2、勾股定理逆定理:如果三角形三边长a,b,c满足________,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1.3勾股定理的应用:同步检测

1.为迎接新年的到来,同学们做了许多拉花布置教室,准备召开新年晚会,小刘搬来一架高2.5米的木梯,准备把拉花挂到2.4米高的墙上,则梯脚与墙角距离应为( )

a.0.7米b.0.8米c.0.9米d.1.0米

2.小华和小刚兄弟两个同时从家去同一所学校上学,速度都是每分钟走50米.小华从家到学校走直线用了10分钟,而小刚从家出发先去找小明再到学校(均走直线),小刚到小明家用了6分钟,小明家到学校用了8分钟,小刚上学走了个( )

a.锐角弯b.钝角弯c.直角弯d.不能确定

3.如图,是一个圆柱形饮料罐,底面半径是5,高是12,上底面中心有一个小圆孔,则一条到达底部的直吸管在罐内部分a的长度(罐壁的厚度和小圆孔的大小忽略不计)范围是( )

a.5≤a≤12 b.5≤a≤13 c.12≤a≤13 d.12≤a≤15

4.一个木工师傅测量了一个等腰三角形木板的腰、底边和高的长,但他把这三个数据与其它的数据弄混了,请你帮助他找出来,是第( )组.

a.13,12,12 b.12,12,8 c.13,10,12 d.5,8,4

勾股定理教案篇4

一、教学目标

1.体会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得出过程,掌握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2.探究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证明方法.

3.理解原命题、逆命题、逆定理的概念及关系.

二、重点、难点

1.重点:掌握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及证明.

2.难点: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证明.

3.难点的突破方法:

先让学生动手操作,画好图形后剪下放到一起观察能否重合,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再探究理论证明方法.充分利用这道题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由实践到理论学生更容易接受.

为学生搭好台阶,扫清障碍.

⑴如何判断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现在只知道若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从而将问题转化为如何判断一个角是直角.

⑵利用已知条件作一个直角三角形,再证明和原三角形全等,使问题得以解决.

⑶先做直角,再截取两直角边相等,利用勾股定理计算斜边a1b1=c,则通过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证.

三、课堂引入

创设情境:⑴怎样判定一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⑵怎样判定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的判定进行对比,从勾股定理的逆命题进行猜想.

四、例习题分析

例1(补充)说出下列命题的逆命题,这些命题的逆命题成立吗?

⑴同旁内角互补,两条直线平行.

⑵如果两个实数的平方相等,那么两个实数平方相等.

⑶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

⑷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分析:⑴每个命题都有逆命题,说逆命题时注意将题设和结论调换即可,但要分清题设和结论,并注意语言的运用.

⑵理顺他们之间的关系,原命题有真有假,逆命题也有真有假,可能都真,也可能一真一假,还可能都假.

解略.

本题意图在于使学生了解命题,逆命题,逆定理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例2(p82探究)证明: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满足a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分析:⑴注意命题证明的格式,首先要根据题意画出图形,然后写已知求证.

⑵如何判断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现在只知道若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从而将问题转化为如何判断一个角是直角.

⑶利用已知条件作一个直角三角形,再证明和原三角形全等,使问题得以解决.

⑷先做直角,再截取两直角边相等,利用勾股定理计算斜边a1b1=c,则通过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证.

⑸先让学生动手操作,画好图形后剪下放到一起观察能否重合,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再探究理论证明方法.充分利用这道题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由实践到理论学生更容易接受.

证明略.

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画好图形后剪下放到一起观察能否重合,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再通过探究理论证明方法,使实践上升到理论,提高学生的理性思维.

例3(补充)已知:在△abc中,∠a、∠b、∠c的对边分别是a、b、c,a=n2-1,b=2n,c=n2+1(n>1)

求证:∠c=90°.

分析:⑴运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定一个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的一般步骤:①先判断那条边最大.②分别用代数方法计算出a2+b2和c2的值.③判断a2+b2和c2是否相等,若相等,则是直角三角形;若不相等,则不是直角三角形.

⑵要证∠c=90°,只要证△abc是直角三角形,并且c边最大.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只要证明a2+b2=c2即可.

⑶由于a2+b2=(n2-1)2+(2n)2=n4+2n2+1,c2=(n2+1)2= n4+2n2+1,从而a2+b2=c2,故命题获证.

本题目的在于使学生明确运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定一个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的一般步骤:①先判断那条边最大.②分别用代数方法计算出a2+b2和c2的值.③判断a2+b2和c2是否相等,若相等,则是直角三角形;若不相等,则不是直角三角形.

勾股定理教案篇5

复习第一步::

勾股定理的有关计算

例1:(20xx年甘肃省定西市中考题)下图阴影部分是一个正方形,则此正方形的面积为.

析解:图中阴影是一个正方形,面积正好是直角三角形一条直角边的平方,因此由勾股定理得正方形边长平方为:172-152=64,故正方形面积为6

勾股定理解实际问题

例2.(20xx年吉林省中考试题)图①是一面矩形彩旗完全展平时的尺寸图(单位:cm).其中矩形abcd是由双层白布缝制的穿旗杆用的旗裤,阴影部分dcef为矩形绸缎旗面,将穿好彩旗的旗杆垂直插在操场上,旗杆旗顶到地面的高度为220cm.在无风的天气里,彩旗自然下垂,如图②.求彩旗下垂时最低处离地面的最小高度h.

析解:彩旗自然下垂的长度就是矩形dcef

的对角线de的长度,连接de,在rt△def中,根据勾股定理,

得de=h=220-150=70(cm)

所以彩旗下垂时的最低处离地面的最小高度h为70cm

与展开图有关的计算

例3、(20xx年青岛市中考试题)如图,在棱长为1的正方体abcd—a’b’c’d’的表面上,求从顶点a到顶点c’的最短距离.

析解:正方体是由平面图形折叠而成,反之,一个正方体也可以把它展开成平面图形,如图是正方体展开成平面图形的一部分,在矩形acc’a’中,线段ac’是点a到点c’的最短距离.而在正方体中,线段ac’变成了折线,但长度没有改变,所以顶点a到顶点c’的最短距离就是在图2中线段ac’的长度.

在矩形acc’a’中,因为ac=2,cc’=1

所以由勾股定理得ac’=.

∴从顶点a到顶点c’的最短距离为

复习第二步:

1.易错点:本节同学们的易错点是:在用勾股定理求第三边时,分不清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直角边;另外不论是否是直角三角形就用勾股定理;为了避免这些错误的出现,在解题中,同学们一定要找准直角边和斜边,同时要弄清楚解题中的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

例4:在rt△abc中,a,b,c分别是三条边,∠b=90°,已知a=6,b=10,求边长c.

错解:因为a=6,b=10,根据勾股定理得c=剖析:上面解法,由于审题不仔细,忽视了∠b=90°,这一条件而导致没有分清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直角边,错把c当成了斜边.

正解:因为a=6,b=10,根据勾股定理得,c=温馨提示:运用勾股定理时,一定分清斜边和直角边,不能机械套用c2=a2+b2

例5:已知一个rt△abc的两边长分别为3和4,则第三边长的平方是

错解:因为rt△abc的两边长分别为3和4,根据勾股定理得:第三边长的平方是32+42=25

剖析:此题并没有告诉我们已知的边长4一定是直角边,而4有可能是斜边,因此要分类讨论.

正解:当4为直角边时,根据勾股定理第三边长的平方是25;当4为斜边时,第三边长的平方为:42-32=7,因此第三边长的平方为:25或7.

温馨提示:在用勾股定理时,当斜边没有确定时,应进行分类讨论.

例6:已知a,b,c为⊿abc三边,a=6,b=8,bc,且c为整数,则c=.

错解:由勾股定理得c=剖析:此题并没有告诉你⊿abc为直角三角形

勾股定理教案篇6

一、教学目标

(一)教学知识点

1、掌握勾股定理,了解利用拼图验证勾股定理的方法、

2、运用勾股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能力训练要求

1、学会用拼图的方法验证勾股定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在拼图过程中,鼓励学生大胆联想,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意识、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利用拼图的方法验证勾股定理,是我国古代数学家的一大贡献、借助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并在拼图的过程中获得学习数学的快乐,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勾股定理的证明及其应用、

难点:勾股定理的证明、

三、教学方法

教师引导和学生自主探索相结合的方法、

在用拼图的方法验证勾股定理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联想,将形的问题与数的问题联系起来,让学生自主探索,大胆地联系前面知识,推导出勾股定理,并自己尝试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准备

1、每个学生准备一张硬纸板;

2、投影片三张:

第一张:问题串(记作1、1、2 a);

第二张:议一议(记作1、1、2 b);

第三张:例题(记作1、1、2 c)。

五、教学过程

Ⅰ、创设问题情景,引入新课

[师]我们曾学习过整式的运算,其中平方差公式(a+b)(a—b)=a2—b2;完全平方公式(ab)2=a22ab+b2是非常重要的内容、谁还能记得当时这两个公式是如何推出的?

[生]利用多项式乘以多项式的法则从公式的左边就可以推出右边、例如(a+b)(a—b)=a2—ab+ab—b2=a2—b2,所以平方差公式是成立的。

[生]还可以用拼图的方法来推出、例如:(a+b)2=a2+2ab+b2、我们可以用一个边长为a的正方形,一个边长为b的正方形,两个长和宽分别为a和b的长方形可拼成如下图所示的边长为(a+b)的正方形,那么这个大的正方形的面积可以表示为(a+b)2;又可以表示为a2+2ab+b2、所以(a+b)2=a2+2ab+b2。

勾股定理教案篇7

课题:

勾股定理

课型:

新授课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目的: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和掌握勾股定理的内容,能够灵活运用勾股定理进行计算,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分析,大胆猜想,并探索勾股定理,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逻辑推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了解中国古代的数学成就,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探索出结论获得成就感,培养探索热情和钻研精神;同时体验数学的美感,从而了解数学,喜欢几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经历探索及验证勾股定理的过程,并能运用勾股定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用面积法方法证明勾股定理

课前准备:

多媒体ppt,相关图片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多媒体课件放映图片欣赏:勾股定理数形图,1955年希腊发行的一枚纪念邮票,美丽的勾股树,2002年国际数学大会会标等。通过图形欣赏,感受数学之美,感受勾股定理的文化价值。

2、多媒体课件演示flash小动画片:某楼房三楼失火,消防队员赶来救火,了解到每层楼高3米,消防队员取来6.5米长的云梯,如果梯子的底部离墙基的距离是2.5米,请问消防队员能否进入三楼灭火?已知一直角三角形的两边,如何求第三边?学习了今天的这节课后,同学们就会有办法解决了。

(二)学习新课问题一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情形(通过多媒体给出图形),判断外围三个正方形面积有何关系?相传2500年前,毕达哥拉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有一次在朋友家做客时,发现朋友家里用砖铺成的地面中反映了直角三角形三边的某种数量关系。你能观察图中的地面,看看能发现什么?对于等腰直角三角形有这样的性质:两直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那么对于一般的直角三角形是否也有这样的性质呢?请大家画一个任意的直角三角形,量一量,算一算。问题二是一般直角三角形的情形,判断这时外围三个正方形的面积是否也存在这种关系?通过这个观察和验算这个直角三角形外围的三个正方形面积之间的关系,同学们发现了什么规律吗?通过前面对两个问题的验证,可以得到勾股定理: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a、b,斜边为c,那么a2+b2=c2。

(三)巩固练习

1、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分别是6厘米和8厘米,那么这个三角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2、解决课程开始时提出的情境问题。

(四)小结

1、背景知识介绍

①《周髀算径》中,西周的商高在公元一千多年前发现了“勾三股四弦五”这一规律;

②康熙数学专著《勾股图解》有五种求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积求勾股法是他的独创。

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会写方程了吗?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五)作业练习18.1中的1、2、3题。板书设计:勾股定理: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a、b,斜边为c,那么a2+b2=c2。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勾股定理;

(2)学会利用勾股定理进行计算、证明与作图;

(3)了解有关勾股定理的历史。

2、能力目标:

(1)在定理的证明中培养学生的拼图能力;

(2)通过问题的解决,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3、情感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的发展体验获取数学知识的感受;

(2)通过有关勾股定理的历史讲解,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教学重点:勾股定理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通过有关勾股定理的历史讲解,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教学用具:直尺,微机

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的讨论探索法

教学过程:

1、新课背景知识复习

(1)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2)问题:(投影显示)

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关系,除了满足一般关系外,还有另外的特殊关系吗?

2、定理的获得

让学生用文字语言将上述问题表述出来。

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 的平方和等于斜边 的平方

强调说明:

(1)勾――最短的边、股――较长的直角边、弦――斜边

(2)学生根据上述学习,提出自己的问题(待定)

学习完一个重要知识点,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时间和机会,提出问题,然后大家共同分析讨论。

3、定理的证明方法

方法一:将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拼成如图1所示的正方形。

方法二:将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拼成如图2所示的正方形,

方法三:“总统”法。如图所示将两个直角三角形拼成直角梯形

以上证明方法都由学生先分组讨论获得,教师只做指导。最后总结说明

4、定理与逆定理的应用

例1 已知:如图,在△abc中,∠acb= ,ab=5cm,bc=3cm,cd⊥ab于d,求cd的长。

解:∵△abc是直角三角形,ab=5,bc=3,由勾股定理有

∴ ∠2=∠c

∴cd的长是2.4cm

例2如图,△abc中,ab=ac,∠bac= ,d是bc上任一点,

求证:

证法一:过点a作ae⊥bc于e

则在rt△ade中,

又∵ab=ac,∠bac=

∴ae=be=ce

证法二:过点d作de⊥ab于e, df⊥ac于f

则de∥ac,df∥ab

又∵ab=ac,∠bac=

∴eb=ed,fd=fc=ae

在rt△ebd和rt△fdc中

在rt△aed中,

例3设

求证:

证明:构造一个边长 的矩形abcd,如图

在rt△abe中

在rt△bcf中

在rt△def中

在△bef中,be+ef>bf

例4国家电力总公司为了改善农村用电电费过高的现状,目前正在全国各地农村进行电网改造,某村六组有四个村庄a、b、c、d正好位于一个正方形的四个顶点,现计划在四个村庄联合架设一条线路,他们设计了四种架设方案,如图实线部分。请你帮助计算一下,哪种架设方案最省电线。

解:不妨设正方形的边长为1,则图1、图2中的总线路长分别为

ad+ab+bc=3,ab+bc+cd=3

图3中,在rt△dgf中

同理

∴图3中的路线长为

图4中,延长ef交bc于h,则fh⊥bc,bh=ch

由∠fbh= 及勾股定理得:

ea=ed=fb=fc=

∴ef=1-2fh=1-

∴此图中总线路的长为4ea+ef=

∵3>2.828>2.732

∴图4的连接线路最短,即图4的架设方案最省电线。

5、课堂小结:

(1)勾股定理的内容

(2)勾股定理的作用

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求第三边

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一边,求另两边的关系

6、布置作业:

a、书面作业p130#1、2、3

b、上交作业p132#1、3

7、板书设计:

8、探究活动

台风是一种自然灾害,它以台风中心为圆心在周围数十千米范围内形成气旋风暴,有极强的破坏力,如图,据气象观测,距沿海某城市a的正南方向220千米b处有一台风中心,其中心最大风力为12级,每远离台风中心20千米,风力就会减弱一级,该台风中心现正以15千米/时的速度沿北偏东 方向往c移动,且台风中心风力不变,若城市所受风力达到或走过四级,则称为受台风影响

(1)该城市是否会受到这交台风的影响?请说明理由

(2)若会受到台风影响,那么台风影响该城市持续时间有多少?

(3)该城市受到台风影响的最大风力为几级?

勾股定理教案篇8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勾股定理的一些证明方法,会简单应用勾股定理解决问题

过程与方法:

在充分观察、归纳、猜想的基础上,探究勾股定理,在探究的过程中,发展合情推理,体会数形结合、从特殊到一般等数学思想。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我国古代研究勾股定理的成就介绍,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

问题1国际数学家大会是最高水平的全球性数学学科学术会议,被誉为数学界的“奥运会”。2002年在北京召开了第24届国际数学家大会。下图就是大会会徽的图案。你见过这个图案吗?它由哪些我们学习过的基本图形组成?这个图案有什么特别的含义?

师生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寻找图形中的直角三角形和正方形等,并引导学生发现直角三角形的全等关系,指出通过今天的学习,就能理解会徽图案的含义。

设计意图:本节课是本章的起始课,重视引言教学,从国际数学家大会的会徽说起,设置悬念,引入课题。

2、探究勾股定理

观看洋葱数学中关于勾股定理引入的视频,让我们一起走进神奇的数学世界

问题2相传2500多年前,毕达哥拉斯有一次在朋友家作客时,发现朋友家用转铺成的地面图案反应了直角三角形三边的某种数量关系,请你观察下图,你从中发现了什么数量关系?

师生活动:学生先独立观察思考一分钟后,小组交流合作分析图形中两个蓝色正方形与橙色正方形有哪些数量关系,教师参与学生的讨论

追问:由这三个正方形的边长构成的等腰直角三角形三条边长之间又有怎么样的关系?

师生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正方形的面积等于边长的平方,归纳出:等腰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设计意图:从最特殊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入手,便于学生观察得到结论

问题3:数学研究遵循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既然我们得到了等腰直角三角形三边的这种特殊的数量关系,那我们不妨大胆猜测在一般的直角三角形(在下图的方格纸中,每个方格的面积是1)中,这种特殊的数量关系也同样成立。

师生活动: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难点是如何证明求以斜边为边长的正方形的面积,可由师生共同总结得出可以通过割、补两种方法,求出其面积。

勾股定理教案8篇相关文章:

折纸教案教案通用8篇

中班幼儿教案音乐教案优质8篇

三只猴子教案中班音乐教案8篇

科学教案小班教案优秀8篇

科学教案小班教案优质8篇

好朋友教案中班社会教案8篇

棉花姑娘教案教案优秀8篇

中班幼儿教案音乐教案8篇

中班教案户外活动教案模板8篇

氓教案优秀教案教学反思8篇

勾股定理教案8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6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