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编写教案时,教师会综合考虑学科要求、学生年龄和教学目标,以确保教案的适切性,教案通常根据学科、年级和教学目标的不同而有所变化,以下是录取选题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景阳冈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
景阳冈教案篇1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读读记记“吓唬、诡计、霹雳、酥软、踉踉跄跄”等词语。
2、了解武松打虎的经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感受武松的人物形象。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有激发主动阅读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点
武松赤手空拳打死老虎这部分是课文重点,也是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了解武松的英雄性格。
预习要求
读课文,找出打虎的部分多读几遍。再想想,除了打虎,课文还写了哪些内容?这些内容跟打虎有什么关系?
学习指导
先让学生按要求自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在组织学生重点阅读“武松打虎”这一部分,感受武松的英雄形象
教学方法
谈话法,导读法。
教具准备
?好汉歌》
教学过程
教学行为
学习行为
备注
一、激趣导入,明确阅读要求
(播放《好汉歌》,由电视剧主题曲导出名著《水浒传》。)
你们了解《水浒传》吗?认识武松吗?知道的请举手,说说你们是怎么知道的?(全班交流。一起读文后的“资料袋”
(小黑板出示)
(1)认真读课文,找出具体描写打虎的部分多读几遍。
(2)想一想,除了“打虎”,课文还写了哪些内容,这些内容跟打虎有什么关系。
(3)武松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是通过哪些句子感受到的。
二、根据阅读要求,自读自悟
1、由于课文一些语句的意思或用法与现代文有所不同,老师适当做一些提示。如,“这酒真有气力”──这酒很有劲;“筛一碗酒”──倒一碗酒;“吃酒”──喝酒;“武松把脚往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武松只顾往大虫面门上眼睛里乱踢。
2、老师巡视,指导学生养成一边读书一边思考批注的好习惯。
三、检查自学效果、组织交流
1.学习汇报: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武松打虎”,课文还写了哪些内容,找出相关段落。
2.抽查四人小组读“武松打虎”段落。
3.在描写“武松打虎”的段落中,哪些语句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读后有什么感受?
(1)引导学生抓住武松打老虎的几个回合里,描写双方动作的词句进行比较体会。
突遇大虫的“一扑”“一揪”“一剪”,他的对策是“躲闪”“闪在青石边”“闪在大虫背后”“闪在一边”……
一段话里连用了许多个“闪”字,能否换成“躲”字呢?
(“闪”既是本能的反应,又是防御的手段,准确刻画了武松在遭到大虫的突然袭击,毫无防备的情况下的动作。“闪”这个动作,具有突发性,用在这里很能表现人物的机警敏捷。而“躲”却显得很被动。这样,充分说明了这一个连一个的“闪”字,绝不是重复、雷同,而凸现了武松的有勇有谋、智勇双全。)
描写武松时,用“抡”“劈”“揪”“按”“踢”“提”“打”等几个字,字字千钧,虎虎生风,形象生动地凸现了武松打虎的英雄气势,淋漓尽致地刻画了武松过人的高大形象。
(2)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描写武松打虎的语句,进一步体会武松的性格特点。同学们可以自由发挥,你觉得怎么读像武松就怎么读
(3)谁愿意选择自己最拿手的一句读给同学们听?(教师适时指导。)
(4)比比看,谁最像武松。
4.“打虎”部分通过对人物动作的描写,突出了英雄形象。你认为前面的内容与“打虎”内容有关吗?又是通过什么描写来表现人物形象的?
通过对武松的语言描写,感受到武松的性格特点。
“别胡说!难道不付你钱!再筛三碗来”体会出武松倔强、豪爽。
“就有大虫,我也不怕”体会到武松很勇敢。
“这是店家的诡计,吓唬那些胆小的人到他家里去歇。我怕什么!”能够体会出武松的勇敢。
通过对武松心里的描写,感受武松的内心变化,感受他的英雄气概。如“转身回酒店吧,一定会叫店家耻笑……”“怕什么,只管上去,看看怎么样。”这里虽有犹豫,但更多的仍然是“勇往直前”的豪气。当天将黑时,他见没有老虎,便“自言自语道:‘哪儿有什么大虫!是人自己害怕了,不敢上山。’”这是他在为自己壮胆,也很真实可信。所以这些内容看似与打虎无关,实际上与打虎的内容有着密切的关系。
5.武松在这些段落里,又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
小结武松的人物形象:豪爽、神威、武艺高强、江湖阅历丰富……
四、自主探究、交流收获
1.本单元我们共学习了三篇根据名著改编的课文,你能说说对三部名著的初步印象吗?
2.小结:《水浒传》就写了108条梁山好汉,就武松还有很多章节很多精彩的故事,李逵也是《水浒传》中的一个人物,他也曾经打死过老虎,他有什么特点呢?请同学们课后去阅读《水浒传》,你一定能感受到阅读的乐趣。
五、课外拓展
1.阅读《水浒传》。
2.收集一个《水浒传》人物的故事讲给同学听。
指名读课文前的导语,其他同学边听边想:导语提出了哪些阅读要求。
学习方法交流:你准备怎样解决这三个问题?
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四人小组交流学习情况
根据交流,重点品读相关的句子
生有感情地朗读。)
生有感情地朗读
交流讨论
作业
1.阅读《水浒传》。
2.收集一个《水浒传》人物的故事讲给同学听。
板
书
设
计
景阳冈
喝酒(语言)
上冈(心理)豪放无畏
打虎(动作)机智勇敢
下冈
教
学
后
记
检签记录
景阳冈教案篇2
学习目标
了解武松打虎的经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感受武松的人物形象。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有激发主动阅读名著的兴趣。 学习难点 除了打虎,课文还写了哪些内容,这些内容跟打虎有什么关系。
课时安排 1课时
一、 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明确阅读要求 (播放《好汉歌》,由电视剧主题曲导出名著《水浒传》。)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两篇根据名著改编的课文,让我们再来读读节选自名著的文章。(板书:20.景阳冈)
1.你们了解《水浒传》吗?认识武松吗?知道的请举手,说说你们是怎么知道的?(全班交流。一起读文后的资料袋。)
2.指名读课文前的导语,其他同学边听边想:导语提出了哪些阅读要求。(小黑板出示)
(1)认真读课文,找出具体描写打虎的部分多读几遍。
(2)想一想,除了打虎,课文还写了哪些内容,这些内容跟打虎有什么关系。
(3)武松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是通过哪些句子感受到的。
3.学习方法交流:你准备怎样解决这三个问题?
(1)理清课文思路,了解段与段的联系。
(2)通过抓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感受人物的形象。
二、根据阅读要求,自读自悟
1.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由于课文一些语句的意思或用法与现代文有所不同,老师适当做一些提示。如,这酒真有气力──这酒很有劲;筛一碗酒──倒一碗酒;吃酒──喝酒;武松把脚往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武松只顾往大虫面门上眼睛里乱踢。
2.老师巡视,指导学生养成一边读书一边思考批注的好习惯。
3.四人小组交流学习情况
三、检查自学效果、组织交流
1.学习汇报: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武松打虎,课文还写了哪些内容,找出相关段落。 (课文的8~13自然段写武松打虎,除此之外,1~4自然段主要写武松在酒店喝酒,5~7自然段写武松上景阳冈。)
2.抽查四人小组读武松打虎段落。
3.在描写武松打虎的段落中,哪些语句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读后有什么感受?
(1)引导学生抓住武松打老虎的几个回合里,描写双方动作的词句进行比较体会。 突遇大虫的一扑、一揪、一剪,他的对策是躲闪、闪在青石边、闪在大虫背后、闪在一边 一段话里连用了许多个闪字,能否换成躲字呢? (闪既是本能的反应,又是防御的手段,准确刻画了武松在遭到大虫的突然袭击,毫无防备的情况下的动作。闪这个动作,具有突发性,用在这里很能表现人物的机警敏捷。而躲却显得很被动。这样,充分说明了这一个连一个的闪字,绝不是重复、雷同,而凸现了武松的有勇有谋、智勇双全。) 描写武松时,用抡劈揪按踢提打等几个字,字字千钧,虎虎生风,形象生动地凸现了武松打虎的英雄气势,淋漓尽致地刻画了武松过人的高大形象。
(2)根据交流,重点品读相关的句子。 ①下面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描写武松打虎的语句,进一步体会武松的性格特点。同学们可以自由发挥,你觉得怎么读像武松就怎么读(生有感情地朗读。) ②谁愿意选择自己最拿手的一句读给同学们听?(生有感情地朗读,教师适时指导。) ③比比看,谁最像武松。
4.打虎部分通过对人物动作的描写,突出了英雄形象。你认为前面的内容与打虎内容有关吗?又是通过什么描写来表现人物形象的`? 通过对武松的语言描写,感受到武松的性格特点。 别胡说!难道不付你钱!再筛三碗来体会出武松倔强、豪爽。 就有大虫,我也不怕体会到武松很勇敢。 这是店家的诡计,吓唬那些胆小的人到他家里去歇。我怕什么!能够体会出武松的勇敢。 通过对武松心里的描写,感受武松的内心变化,感受他的英雄气概。如转身回酒店吧,一定会叫店家耻笑怕什么,只管上去,看看怎么样。这里虽有犹豫,但更多的仍然是勇往直前的豪气。当天将黑时,他见没有老虎,便自言自语道:哪儿有什么大虫!是人自己害怕了,不敢上山。这是他在为自己壮胆,也很真实可信。所以这些内容看似与打虎无关,实际上与打虎的内容有着密切的关系。
5.武松在这些段落里,又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 小结武松的人物形象:豪爽、神威、武艺高强、江湖阅历丰富
四、自主探究、交流收获
1.本单元我们共学习了三篇根据名著改编的课文,你能说说对三部名著的初步印象吗?
2.小结:《水浒传》就写了108条梁山好汉,就武松还有很多章节很多精彩的故事,李逵也是《水浒传》中的一个人物,他也曾经打死过老虎,他有什么特点呢?请同学们课后去阅读《水浒传》,你一定能感受到阅读的乐趣。
五、课外拓展
1. 阅读《水浒传》。
2.收集一个《水浒传》人物的故事讲给同学听。
景阳冈教案篇3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武松豪放、勇敢无畏的性格。
2、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3、学会本课的生字词。
4、有感情地朗读武松打虎的部分。
教学重点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投影片挂图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默写词语
大臣 抵御 侮辱 拒绝 战袍 和氏璧 负荆请罪
二、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学过的两篇课文,讲的都是我国古代的事情,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景阳冈》讲的也是我国古代的故事。课文是根据我国明代著名小说《水浒传》中的片段改写的。(板书:景阳冈)
提问:哪位同学能把《水浒传》向大家做个简单的介绍?《景阳冈》讲的是谁的故事?简单介绍一下这个人。
三、指名读课文。
读之前,请一位同学把思考练习1读一读,并提出要求:
1、注意字音是否读正确。
2、边听朗读边思考,把课文分成四段。
四、纠正读音
1、纠正读错的字音。
2、出示生字卡片,练习读准生字的字音。
冈:读gang,不要读成gang。
筛:是翘舌音,不要读成sai。
滋:是平舌音,不要读成zhi。
榜:读bang,是后鼻音。
耻:是翘舌音,不要读成ci。
脊:读ji,不要读成ji或ji。
拳:是前鼻音。
酥:是平舌音,不要读成shu。
五、指导分段
提问:根据思考练习1的提示,课文的四段应该怎样分?后面的括号该填写那些词语?
喝酒(上冈)(打虎)(下冈)
通过以上的填写,可以看出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六、讲读第一段
1、指名读课文。
2、概括以下思考题,自学第一段,然后集体讨论
(1)课文是怎样描写武松肚中饥渴的,你是怎么体会到的?
(2)课文中所讲武松望见的酒家有什么特点?作者为什么突出写了这个特点?
(3)什么叫三碗不过冈?为什么会有三碗不过冈的说法?
(4)武松是怎样对待三碗不过冈的;从中可以看出武松是个怎样的一个人?
3、指导朗读第一段
(1)要读准字音
(2)要读出武松豪爽的性格
七、小结
第一段通过武松喝酒与店家谈论三碗不过冈,突出体现了武松机智豪爽、无所畏惧的性格。店家只给三碗酒,武松却喝了18碗;酒后武松提棒就走,店家阻拦不成;店家好意劝告被武松误解。本来喝酒一件简单的事情,却被作者写得有声有色,不仅突出了武松的性格,也为后面武松打虎做了很好的铺垫。
板书设计
14、景阳冈
喝酒上冈打虎下冈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
三碗不过冈,武松却喝了18碗,他有没有过冈呢?下面我么接着学习第二段。
二、讲读课文的第二段
1、指名读课文的第二段
2、思考讨论:
3、武松看到树干上写的字为什么认为是店家的诡计?
(1)武松看到山神庙的榜文,明白了什么?
(2)课文对武松细想了一回写得很简略,你认为他可能都想些什么?
(3)课文是怎样写时间变化的,为什么要写时间的变化?
4、齐声读第二段
三、讲读第三段
1、指名读课文
2、思考讨论
(1)为什么课文在讲武松酒力发作想睡觉时,才写老虎的出现?忽然起了一阵狂风是怎么回事?
(2)出示投影片:原来大虫抓人,只有一扑,一掀,一剪,三般都抓不着,劲儿就泄了一半。(般是什么意思?大虫抓人都有哪三般?为什么三般都抓不到武松)
(3)开始的时候,武松为什么只能躲闪防守?
(4)武松的梢棒折做两截,说明什么?
(5)出示写有思考·练习2第(2)题的投影片。
四、请三位同学分别读第九、十、十一自然段
思考讨论:
(1)武松和老虎一共斗了几个回合,才把老虎打得一点儿也不能动弹了?
(2)结合课文的描写,从武松打虎的过程中,你认为武松是个怎样的人?
五、指名读第十二自然段
思考·讨论
从武松用梢棒把大虫打得气儿都没了,你知道武松是个怎样的人?
六、指导朗读第三段。
(1)要读出老虎凶恶及垂死挣扎样子。
(2)要读出武松的勇猛、机智、沉着、办事精细、武艺高强。
七、自由朗读武松打虎的部分,出示挂图,复述武松打虎的过程。
板书设计
14、景阳冈
扑 掀 剪 闪 闪 闪 兜 劈
咆哮 喘气 揪 按 踢 按 揪 打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三段
二、讲读第四段
1、齐读第四段
2、思考讨论:
武松为什么要下冈?
三、结合课文内容,完成思考·练习3
讨论思考练习3中的三件事的前因和后果。
四、武松打虎的前因和结果是什么
原因:不听店家的劝告,夜晚只身上冈。
结果:将虎打死。
五、课文中还有哪些事写了原因和结果
1、请四名同学,分别读课文的一部分
六、识记生字的字形,练习书写。
1、在田字格里进行书写。
冈:注意和岗区别
筛:上面的竹字头,不要写成草字头
榜:注意和傍区别
勿:不要和匆混淆。
耻:左边是耳,不要写错。
脊:注意上半部的写法和笔顺。
梁:下面是木不是米。
拳:上面不要写成三横。
酥:左右两部分的位置不要颠倒。
2、启发学生分析字形,并找出最好的记忆方法。
3、每个学生把生字写两遍,教师巡视指导。
七、布置作业
1、把读读写写中的词语写两遍。
2、预习15课。
板书设计
起因
14、景阳冈 经过
结果
景阳冈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会认19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理解“梢棒、筛酒”等词语的意思。
2.默读课文,了解武松打虎的经过,能用自己的话详细讲述。
3.了解武松豪放倔强、勇敢无畏的性格特点,激发学生主动阅读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了解武松打虎的经过和所表现出来的豪放倔强、机智勇敢的性格特点。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播放《好汉歌》,由电视剧《水浒传》主题曲导出名著《水浒传》。)
师:前面我们已经学过一篇根据名著改编的课文,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节选自名著的文章。(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不明白的地方做上记号。
2.师出示生字,指名读。(重点指导“跄、蹿、抡、簌”的读音)
3.学生提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师重点指导。
梢棒:一种防身用的棍棒。
筛酒:斟酒。这里指从壶里往杯子里或碗里倒。
踉踉跄跄:走路不稳,跌跌撞撞的样子。
吊睛白额大虫:文中指眼睛上翘,额头上有白色花纹的老虎。
4.指导写字。
重点指导:“俺”字第十画是竖折钩,上边出头;“兼”第五画是长横,右边出头。
三、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思考:
(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
(2)完成课后填空题。
喝酒→()→()→()
2.检查自学情况。
(1)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2)交流填空题。喝酒→(上冈)→(打虎)→(下冈)
(3)你认为哪一部分写得最精彩?
四、学习“喝酒”部分
1.默读第1~2自然段,思考并回答。
(1)作者在这部分详细描写了武松与店家的对话,他们主要在谈论什么?(谈酒、谈虎)
(2)分角色读这一部分。为什么店家只给武松筛三碗酒?结果呢?
(3)分析武松的性格特点。(豪放、倔强、勇敢的性格)
(4)讨论:这一部分与打虎有什么关系?起什么作用?
(这一部分主要通过写武松与店家的对话,刻画了武松勇敢无畏的性格特点,为下文徒手打虎作铺垫。)
2.小结学习方法,讨论归纳。
(抓重点理层次;通过人物语言体会人物性格特点。)
五、学习“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部分
1.默读第3~5自然段,思考并回答。
(1)武松一路上看到了几处关于景阳冈有虎的告示?找出来并相互交流,再说说自己的体验。
(有两处这样的告示。武松开始以为是店家的诡计,看到官府的印信后才相信了,却还是要上景阳冈。从中可以体会到武松的好强、倔强、胆量过人。)
(2)故事重点是要写武松打虎,为什么作者还要花如此多的笔墨描写武松“上冈”呢?
(不仅是情节发展的需要,而且表现了武松豪放、倔强的性格和无所畏惧的英雄气概,为写他勇打猛虎作了很好的铺垫。)
2.小结学习方法,讨论归纳。
(前有伏笔,后有照应,这样文章前后内容联系更紧密,结构更紧凑。)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
2.回顾上节课内容。
二、品读“打虎”部分
1.默读第6~7自然段,思考这一部分可分为几层?
(猛虎出现、猛虎进攻、痛打猛虎)
2.这一部分表现了武松的什么性格特点?
(表现了武松机智、勇敢、武艺超群的性格特点。)
3.从什么地方最能体现出来?在文中画出相应的词句。
“从半空里蹿下来”“把腰胯一掀”“吼一声”
(“蹿、掀、吼”写出了虎的气势,虎的声势,写虎是为了写人,虎有如此气势,那么打虎的武松就更了不得了。这是反衬的方法。)
“武松将半截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揪住,一按按将下来。”
(“踢”“打”从中看出武松机智勇敢、武艺超群。)
4.同桌讨论:这部分主要通过什么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具体描写了虎的哪几方面?用意何在?
(1)这段主要通过人物的行动表现出武松的机智勇敢,英勇无畏,武艺超群的特点。
(2)具体写了虎的气势、虎的灵活、虎的声势。
(3)从虎的气势、声威上反衬出武松的勇敢无畏。
5.朗读指导。
读的时候语速可稍快些,读出虎的声势、气势及武松的勇敢无畏。
三、学习“上冈”“下冈”部分
(一)学习“上冈”部分
1.默读这一部分,思考这部分主要写的是什么?(武松的思想活动)
2.武松的思想活动表现了他什么性格特点?用笔圈画出武松心理活动的句子加以体会。
(表现了武松好强、无畏的性格特点。)
3.这部分有什么作用?
(这部分通过思想活动使武松勇敢无畏的性格特点更加鲜明,也为下文做了铺垫,对于人物的刻画是必不可少的。)
(二)学习“下冈”部分
1.这一部分主要写什么?
(依然是武松的心理活动,他寻思道:天色看看黑了,倘或又跳出一只大虫来时,我却怎么斗得他过?)
2.此时武松的心里有点畏惧,这与武松之前勇敢无畏、武艺超群的形象是否相符?有何作用?
(讨论归纳:武松毕竟是个凡人,赤手空拳打死一只大虎相当艰难,况且此时已筋疲力尽了。如果再写他斗志旺盛,准备再战猛虎就不真实了,不能让人信服,最后一段的作用更真实地对武松这个英雄人物做了补充,使这个人物更真实、具体,让读者更喜欢他。)
四、总结拓展
1.通过本文的学习,你认为武松是个怎样的人?
(生自由发表看法,可联系全文对武松神情、动作、语言和心理描写,加以体会。)
2.回家后,用自己的话向父母详细讲述武松打虎的部分,可以加上适当的语气、表情和动作。
[教学板书]
6景阳冈
喝酒豪放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倔强勇敢
打虎机智武艺超群
上冈下冈
[教学反思]
在教学本课时,我让学生先自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接着重点讲解“武松打虎”这一部分,感受武松的英雄形象,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讨论文章其他三部分内容与“打虎”的关系,以帮助学生全面了解武松的性格特点。在教学中,我抓住重点词句,让学生自读自悟,我适当点拨,学生都能对人物性格有一定的感悟。
景阳冈教案篇5
?景阳冈》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小说《水浒传》第二十三回选编的。课文记叙了武松在阳谷县的一家酒店内开怀畅饮后,趁着酒兴上了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表现了武松豪放、勇武而又机敏的英雄性格。
全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先讲武松进店饮酒,不听劝告,执意过冈;接着讲武松上冈,见了官府榜文,才知真的有虎,但决定继续上冈;然后讲武松赤手空拳与猛虎搏斗,终于打死了老虎;最后讲武松一步步挨下冈来。在这四部分中,第三部分是重点,前两个部分,即武松在酒店喝酒和上冈,不仅是故事情节发展的需要,而且表现了武松豪放、倔强的性格和无所畏惧的英雄气概,为写他勇打猛虎作了很好的铺垫。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让学生感受武松的英雄气概,体会其豪放、勇敢、机智的性格,并能讲述这个脍炙人口的故事,从而进一步感受名著的魅力。因此,武松赤手空拳打死老虎这部分,是课文重点,也是教学重点;了解武松的英雄性格,是教学难点。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武松豪放倔强、勇敢机智的英雄性格。教学重点:
武松赤手空拳打死老虎这部分内容的学习
教学难点:
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描写领悟人物的个性特点
学生分析:
在学习本篇课文之前,学生已经看过电视剧《水浒传》,对景阳冈中的武松打虎很是感兴趣,所以对学习本篇课文有很大的积极性,这就为更好的教学打下了基础,但是学生了解的仅仅是武松打虎的精彩镜头,对于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描写领悟人物的个性特点还没有感悟的基础,因此,本节课就要在突出重点的同时,通过多种方法突破难点。
教学准备:
1.课前布置学生阅读《水浒传》及有关的读物;
2.课件:电视剧《水浒传》主题曲《好汉歌》音频资料
3.学生搜集《水浒传》其他资料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趣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歌,大家想不想听?这首歌是哪部电视剧的主题曲?
(课件出示:音频资料歌曲《好汉歌》,)
?设计意图:在歌声中渲染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2、介绍《水浒传》内容;
3、你能说出几个水浒人物吗?
4、武松就是一百零八个水浒人物中赫赫有名的`一个,而奠定他一生英名的离不开他在景阳冈的一幕: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
1.认读生字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这篇课文节选自古典小说,里面有不少文言色彩的词、句,也有一些容易读错的词语。同学们课前已经作了充分的预习,现在老师来考考你,谁会读一读下面的词、句,然后用自己的话说说它们的意思。
吓唬 诡计 踉踉跄跄 腰胯 霹雳 泄气 簌地一声 迸出 酥软 满满筛了一碗酒 但凡客人来我店中
你如何不肯卖酒给我吃? 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揪住。
那只大虫想要挣扎,武松使尽气力按定,哪里肯放半点儿松!
2、现在请同学们再去读读课文,相信会读得更好。
三、设问导读
1、首先请大家大声自由的朗读课文,看看课文讲了哪几件事?
(1)学生读书
(2)交流收获
2、是的,课文写了武松喝酒、上岗、打虎、下岗这四件事(画简笔画加强理解)。同学们认为哪件事写得最精彩呢?(武松打虎)请同学们找出这部分内容读一读,看看自己对“武松打虎”中的那些语言最感兴趣?
?设计意图:朗读课文,让学生说说课文讲了哪几件事,能够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了解课文的写作顺序;让学生找出最感兴趣的事,使学生能够明白课文的重点部分是什么,从而直奔主题。】
四、点拨导思
1、对于武松打虎,你对其中的那些语言感兴趣?请读一读,说说自己的想法。
学生交流,教师相机出示课件点拨引领。
(1)“······说时迟,那时快······三般都抓不着,劲儿先就泄了一半。”
? “般”是什么意思?大虫抓不着人有哪“三般”?为什么“三般”都抓不到
武松?(“般”,指种、样。武松灵巧闪过体现出他的机智灵敏、有勇有谋。) ? 体会“闪”用词的精当,感悟武松的机智灵敏。(“闪”这个动作与哪个动
作比较接近?【躲】“闪”与“躲”用那个词比较好呢?)
? 小组讨论后交流:
本句写了大虫进攻的“三招”和武松应战的“三闪”。大虫一扑,武松一闪,闪在大虫背后;大虫一掀,武松一闪,闪在一边;大虫用尾巴一剪,武松又一闪,闪在一边。这“三闪”,消耗了猛虎的体力,挫伤了大虫的锐气,突出了武松机智勇敢,有勇有谋的英雄性格。
“说时迟,那时快”写出了武松动作的敏捷、迅速。
? 同学们,你们认为老虎凶猛吗?作者描写虎的凶猛其实是为了表现什么?
(用老虎的凶猛衬托了人的勇和谋。)
(2)老虎一扑、一掀、一剪,三般进攻都失败了,劲儿先就泄了一半。那武松是怎样反守为攻,打死老虎的呢?
“武松见大虫翻身回来,就双手抡起哨棒,使尽平生力气,从半空劈下来。 武松把半截哨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揪住,按下地去。 武松把脚往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
武松······提起铁锤般大小的拳头,使尽平生气力只顾打。“
(3)请大家再读读武松打虎的句子,看看武松的那些动作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勾画出描写武松动作的词语,试做几个动作,说说从这些词中你可以体会
到什么?
(“抡、劈、揪、按、踢、提、打”等字,字字千钧,虎虎生风,形象生动地凸显了武松打虎的英雄气势,淋漓尽致地刻画了武松勇武过人的高大形象。) ? 武松的唯一武器就势哨棒,作者描写哨棒的地方也很多,但所用的动词却
不一样。请看课件:靠、提、拖、插、拿、抡、劈、丢。武松为何丢下哨棒?他的哨棒为何折成两节?(力大、豪放、勇武、无惧)
2、播放“武松打虎”电影片段。
3、从打虎可以看出武松是一个怎样的人?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找出武松打虎的动词,面对 “一扑”“一掀”“一剪”等动作表现出的老虎凶猛残暴、让人生畏的气势,武松用 “闪开”,一个接一个的“闪”字,来应对,乍看起来,好像轻描淡写,又是重复雷同,其实,它显示了作者在捕捉人物动作、表现人物形象方面的独到之处。充分表现了武松打虎动作的准确,体现武松鲜明的形象即机警敏捷。】
4、如此精彩的场面,大家想不想知道作者是怎样写出来的?讲述作者写武松打虎的经历:你有什么启发?
?设计意图:此处讲述作者写武松打虎的经历,能够让学生体会到深入生活、用心体验,留心观察,能使文章写的栩栩如生,进行了习作方法的指导。】
五、回顾全文,体会写法
1、“武松打虎”让我们认识了一个机警豪放,勇武无惧的武松。那这篇课文为什么要用七个自然段来写武松冈下喝酒,以及不听劝告,执意上岗呢?(为武松打虎做铺垫:喝酒多,与众人不同;不听劝,仗着自己的本事大。)
2、如此骁勇的传神人物,最后却一步步挨下冈来,这样写是不是有损武松的形象呢?(这样写反而显得很真实。)
六、课外拓展,指导阅读
1、你喜欢武松吗?为什么?
2、如果武松来到今天的社会,他说话行事有哪些值得注意的?
3、有同学说:“现在要保护老虎了,武松打虎这样的故事不该再读,你是怎么看待这样的观点的?”
4、在《水浒传》中,作者刻画了众多传神的人物形象,课后选一个自己熟悉、喜欢的人物读读,感受一下施耐庵是如何传神有真是地塑造人物形象的。
七、练习设计
回忆课文内容填空:
?水浒传》这部小说刻画人物生动而鲜明,武松留给你 、 而又 的印象。我们应该从武松身上学习什么?摒弃什么? 。
八、板书设计
20 景阳冈
冈下饮酒——酒后上冈——冈上打虎——挨下冈来
豪放 勇武 无惧
九、教学反思:
教学时,我采用学生自学、自悟为主,教师加以适当的启发、诱导、点拨,达到长文短教的目的。我让学生初读课文,了解大意,理清叙述顺序。抓老虎“一扑、一掀、一剪”来势汹汹和武松“一闪、一闪、一闪”的竭尽全力、沉着机敏,表现武松的机智勇敢。《景阳冈》记叙了武松在阳谷县的一家酒店内开怀畅饮后,趁着酒兴上了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表现了武松豪放、勇武而又机敏的英雄性格。通过教学,我认为已经达到预设目标。
景阳冈教案5篇相关文章: